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升溫 今年已5例重症、其中4例亡

近期新生兒腸病毒疫情拉起警報,疾管署公布,2025年統計至今累計7例重症,其中有5例是新生兒,而且已出現4例死亡,皆感染伊科病毒11型。專家示警,新生兒感染腸病毒,易引發敗血性休克等,呼籲孕婦從生產就要注意,有無流鼻水、睏倦等症狀,並謝絕訪客,避免傳染。疾管署也成立應變小組,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應對疫情。

腸病毒疫情拉起警報,尤其新生兒,近期出現多名重症個案。疾管署17日公布,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,是南部一名男嬰,出生3日就出現發燒與呼吸窘迫症狀,後續出現休克、肝炎心肌炎等。

另外還新增2例死亡,分別是南部出生6日的女嬰,以及出生3日的男嬰,全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。

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,「預估可能要到9月才會進入整體腸病毒的流行期,但是在新生兒部分,因為重症一直接二連三地出現,我們也是連續兩週已經有新增了3例的重症個案,加上還有死亡的個案,表示說這一波新生兒的腸病毒疫情,事實上是很特殊。」

根據疾管署統計,今(2025)年腸病毒重症累計有7例,其中5例是新生兒,出現4例死亡。

專家警告,伊科病毒11型不像過去克沙奇病毒71型,會有口腔潰瘍症狀,一旦成年人感染症狀輕微難察覺,不過新生兒感染,會攻擊肝臟、心臟,引發敗血性休克等,病程變化又急又猛。疾管署也成立應變工作小組應對疫情。

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指出,「媽媽得到以後,甚至媽媽會以為流流鼻水,以為是過敏性鼻炎,所以其實嚴重的話,如果媽媽已經到達發燒,或出現一些上呼吸道感染,其實就要通知婦產科醫師。一般的長輩們在這個高度疫情流行的時候,應該儘量就減少人員對新生兒的親親抱抱了。」

另外,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,都是惡性瘧重症個案,其中兩人同行前往肯亞,是6年來首起境外移入瘧疾群聚。另一名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姓,曾前往西非貝南共和國出差,目前昏迷插管,可能須洗腎,尚未脫離險境。

疾管署提醒,民眾前往高風險區,務必4到6週前前往旅遊醫學門診,接種疫苗及領取預防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