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三重縣的伊勢神宮是日本人的重要信仰中心,民眾參拜後帶走的不只是平安,可能還有一座縮小版的伊勢神宮,因此也帶動當地一門特殊產業,就是代代相傳的手工神龕製作。但隨著現代住宅越來越講究空間設計,這樣的神龕也漸漸難以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空間,甚至面臨失傳危機。
工人正在修剪這個模型屋頂的茅草,而這些並不是普通的房屋模型,而是比照伊勢神宮各個部分所製作,給民眾帶回家裡供奉用的神龕。
伊勢宮忠常務董事川西洋介表示,「神棚(神龕)這個東西,就是在自己的家裡或自有場所,祭祀神明、看起來像個小神社的東西。就是即使不去神社,也能在家裡參拜的意思。」
日本古老的神社建築風格分為3大類。包括以島根縣「出雲大社」為代表的「大社造」,以大阪「住吉大社」為代表的「住吉造」,還有就是以三重縣「伊勢神宮」為代表的「神明造」。
伊勢宮忠常務董事川西洋介說明,「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茅草屋頂,另外就是木曾地區的柏樹木材。」
另外一大特色,就是挖好地基之後樹立柱子,讓地板高出地面一段距離。這種風格來自於傳統的高床式穀倉,因此伊勢神宮也被視為古老信仰與農耕文化歷史的連結。
伊勢宮忠常務董事川西洋介指出,「江戶時代很多人來到伊勢,參拜神宮並領受賜予的物品。因此而需要神龕來供奉這些神器,到因此到現在神龕在全國廣為流傳。」
不過,隨著人口往都市集中,狹窄的居住空間和講究現代化的室內設計,讓造型傳統的神龕的市場需求下滑。
伊勢宮忠常務董事川西洋介表示,「以往那種傳統的神龕,現代人常認為與新式住宅裝潢不搭,不然就是尺寸太大了。對這些有些猶豫又很好奇的人,我們就提供新的設計供其選擇,讓他們能與神明更接近。」
神道在日本已流傳上千年,屬於「萬物皆有靈」的多神教信仰,甚至有「八百萬神」這樣的說法。
不過,像是伊勢宮忠這樣堅持傳統手工藝的神器製作,和許多古老行業一樣,面臨難以尋找年輕一代接棒的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