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5年以劇情長片《白氣球》,在坎城拿下鼓勵新銳導演的「金攝影機獎」,2年後又以《誰能帶我回家》抱回盧卡諾影展最佳影片「金豹獎」。伊朗電影新浪潮運動代表人物賈法潘納希,今年以《只是一場意外》作品勇奪坎城金棕櫚獎,使他成為進入21世紀以來,贏得坎城金棕櫚、威尼斯金獅獎與柏林金熊獎三大滿貫的第一位導演。
過去潘納希的電影題材總觸及敏感政治議題,也會參與政治活動,因而被德黑蘭當局視為眼中釘。
2010年,他被以「危害國家安全」為由逮捕入獄,因此,那年他無法前往坎城擔任評審,但主辦單位有為他留了一張空椅子。那之後,他被當局要求20年不准拍電影、寫劇本。
潘納希不畏壓迫,堅持創作。一般要在坎城首映的電影都是被送上私人飛機,直接運扺坎城,或是導演親自握在手心護送到現場;但2011年潘納希的作品《這不是一部電影》,卻是藏在一塊蛋糕裡,從伊朗寄往巴黎。
說起今年獲頒金棕櫚獎那一刻,潘納希的感觸很深,因為這部片所講的故事,就是他坐牢時的心路歷程。
賈法潘納希說:「在那一刻,我腦中閃過許多畫面,我想到那些和我一起坐牢的朋友。」
在伊朗若要拍片,得先送上劇本讓相關單位審核。賈法潘納希知道,自己想拍的作品絕對不可能過關,因此《只是一場意外》這部片,全程是以極低的成本、祕密拍攝剪輯。
賈法潘納希表示,「這座金棕櫚不是給我而已,它是屬於所有無法拍片的電影人,我們希望這個獎之後,大家都能有機會繼續創作,找到方式拍出自己的電影。」
這回潘納希睽違坎城15年,再次與劇組攜手奔赴頒獎典禮,他其實2023年才剛從二度入監的牢獄生活被釋放,這已令外界感到意外,加上他們在國內時,導演和主要演員都因入圍坎城而被德黑蘭當局傳喚訊問,返國後是否會被秋後算帳,倍受關注。
伊朗女演員哈迪絲帕克巴坦透露,「我還很年輕,我當時很擔心我的家人,還有賈法潘納希、他的妻子和攝影指導。因為他們都和我們在一起,讓我們感到非常安心,我心想,就算真的發生什麼也很值得。」
伊朗女演員瑪麗安阿夫沙里說道,「我們回去後會發生什麼,沒人說得準。」
在潘納希的作品在坎城公開後,法國外交部長巴霍曾讚揚,這部電影是「對伊朗政權壓迫的一種抵抗姿態」,結果法國駐伊朗代辦被召見抗議。
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蓋伊回應,「法國代辦被召見的原因,是因為法方在一場國際活動中發表了荒謬立場,並藉此對我國進行虛假且挑釁的言論。」
但即使面臨再次入獄的風險,潘納希表示,他不會去其他國家尋求庇護,而且坎城影展結束隔天,他就要回國。
賈法潘納希說:「我做的事情並不比所有伊朗人更英勇,等到我在這裡的工作結束,隔天我就會回伊朗,當我回到伊朗的那一天,我就會問自己,我的下一部電影是什麼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