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:小丑魚會在熱浪期間縮小體型 疑為提升氣候變遷存活率

期刊《Science Advances》週三(21日)刊載的一份最新研究發現,在2023年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發生熱浪期間,當地海域的小丑魚約有75%曾出現體型縮小的狀況。科學家推測,由於體型較小的魚所需食物較少,小丑魚改變體型可能就是為了適應海水暖化,在高溫下節省能量消耗、增加存活率。

美聯社報導,受氣候變遷影響,海底熱浪越來越強烈,海水溫度升高不僅影響珊瑚生態系統,海葵白化也使小丑魚失去家園。科學家觀察發現,在2023年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發生熱浪期間,當地海域的小丑魚會縮小身體,推測是透過體型變小的方式增加存活率。研究成果已刊登在2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《Science Advances》期刊。

研究團隊是在2023年的熱浪期間,觀測生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津貝灣(Kimbe Bay)的134隻小丑魚,結果發現共有101隻小丑魚受高溫影響,出現一次或多次體重減輕、身長縮短的情況,比例達到75%。

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費爾斯特(Melissa Versteeg)表示,小丑魚縮小體型是暫時性的,當環境壓力減輕時,牠們仍具備重新成長的能力。由於體型較小的魚所需攝取的食物量也較少,團隊認為,小丑魚改變體型,不排除是為了能在高溫環境下節省能量。

研究團隊目前尚不清楚小丑魚透過何種方式縮小體型,推測可能是藉由重新吸收自身骨骼組織,進而改變體型。

研究也發現,部分小丑魚會與繁殖伴侶同步縮小體型以提高存活機率。而雌性小丑魚在調整體型時,仍會保持比雄性小丑魚大的模樣,維持小丑魚以雌性為主導的社會階級。

除了此次研究發現的小丑魚外,BBC指出,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,包括鳥類、蜥蜴和昆蟲等動物,都會透過改變體型的方式應對氣候變遷,生例如海鬣蜥在聖嬰現象期間,同樣會將體型縮小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