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中教育會考今(17)、明兩日登場,17.5萬名考生上陣。國中老師評析,社會科難易適中,重視資料解讀跟圖表轉譯能力;數學具有鑑別度,難易適中。國文從基本觀念出發,再發展到高層次的活用題;寫作測驗是籠子裡有2隻老鼠的圖片,考生得從情境選擇提供字詞之一做為題目,書寫自己的看法。
早上8時30分考到下午4時40分,會考首日考試結束,考生們感到輕鬆不少。社會、數學、國文再到寫作測驗,有考生說,首節的社會,圖表題不少。
考生吳同學坦言,「東西就是有點忘記了,所以就寫起來有點困難。」
考生梁同學則說道,「大概是來得及寫,就檢查了一次。」
受教育部邀請協助解題的國、高中老師評析,社會科54題,難易適中,圖表型試題佔比50%,重視資料解讀及圖表轉譯能力,而試題取材更加生活化,也加入對社會公共議題與全球環境的關懷。
高雄市路竹高中公民老師師秀玲指出,「把勞動人權、勞動參與的部分納入108課綱當中,所以今年勞動的題目有出得稍微多一點。」
數學老師評析數學科27題,和去(2024)年相同,試題有鑑別度,也是難易適中,前13題以單一數學知識概念為主,需要計算量低,非選擇題考民調和紙片組合包,著重策略和表達,應是高分關鍵。
台北市北投國中數學老師林柏嘉表示,「你非選那部分要勝出,是你的閱讀理解,就是說你解讀長篇文字,來去提取數學概念的能力。」
而國文科,有考生認為和模擬考一樣難,文言文題有的懂、有的要想一下,沒到交卷沒把握。
考生沈同學提到,「我只剩一題沒寫完。」
考生陳同學則說:「國文比較沒有那麼有把握。」
國文老師指出,國文42題從基本觀念出發,發展到高層次活用題,也結合詐騙訊息等生活經驗,取材廣泛。
至於考場秩序,沒有重大違規,但社會和數學各有1名考生和3名考生涉嫌作弊。
全國試務會副主委王延煌說明,「都是屬於學生東張西望,左顧右盼,想要取得鄰座同學的一些答案。」
每年不管怎麼提醒,手機或手錶發出聲響還是違規第1名;不能帶附有量角器功能的文具,今年違規34件,還比去年多出7件。全國試務會表示,先提報各考區試務會,再提交全國違規事件處理會議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