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總統川普12日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,承諾調降藥價59%,引發台灣藥界擔憂。專家示警,藥廠為了配合美國「藥價最惠國」政策,恐調漲其他國家藥價,而且台灣健保習慣以較低價格給付「原廠藥」,部分藥廠可能退出台灣市場。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更提醒,新藥影響最顯著,恐出現延後上市狀況。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,有藥品監測系統會確保庫存充足。
美國總統川普在當地時間12日上午宣布簽署行政命令,大刀一砍將處方藥給付價下調59%,要求美國政府與製藥業協商降低藥品價格,也就是把國內藥價與國外較低價格掛鉤。
美國祭出「藥價最惠國」政策,卻引發台灣藥界擔憂。
藥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說,「藥廠考量是不是藥品要停產,還是數量要減少,原廠藥、專利的藥都可能,尤其美國到台灣的,不可以取代的有72種,大部分都是癌症的用藥。」
各界憂心,為了配合美國最惠國政策,藥廠會重新調整各國藥品價格結構,而台灣健保習慣以較低價格給付原廠藥物,恐怕因此不少原廠藥物,會選擇退出台灣;或是藥廠因此減少生產量,甚至放棄生產,引發缺藥問題。
而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更提醒,新藥恐成重災區。
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秘書長江文全指出,「勢必你的上市一定要比美國晚個幾年,影響到比如說重大疾病,目前台灣裡面以目前的治療,他沒有很多很多的選項的,像這種藥品就會受到衝擊會比較大。」
協會分析,美國藥品消費金額就佔全球三分之一、市場龐大,相較之下台灣市場小,而且目前因為健保較低核價,已經有新藥延後上市趨勢,川普藥價新制上路後恐怕更加明顯,甚至落後其他國家3至5年。
衛福部長邱泰源回應,「我們的健保署都可以有一個機制,反映到癌症的藥,如果對病人有幫助的藥,我想我們是絕對站在國家的立場政府的立場,絕對要讓他用在病人的身上。」
衛福部強調隨時調整機制,業界則高度期盼,政府提高健保核價,否則全球「高價搶藥品」,台灣市場恐怕難以應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