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到國際A肝疫情流行影響,我國疫情也持續升溫。今(2025)年以來累計共73例確定病例,同時也出現首例本土群聚事件,包括2名同住者和2名職場接觸者,目前衛生單位已經匡列8人監測中。疾管署提醒,目前我國對A肝確診接觸者有提供公費疫苗,若為確診者的接觸者,請民眾配合疫調,並即時接種來防護。
解封後,國人出國旅遊熱潮延續,疾管署統計2025年以來A肝境外移入共17例,為近8年最高,本土病例56例也創3年同期新高,有年輕化趨勢;且出現首起本土群聚,2名同住男性皆確診,而另1名30多歲男性則是確診個案的職場接觸者,該職場的清潔人員1名30多歲女性,也疑似因為打掃接觸環境而確診。
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,「跟往年比較不一樣的就是說,今年看起來傳染途徑比較多元,包括就是生食一些像生菜或者是魚貝類,或者是說透過環境接觸、親密接觸,都有可能是這一波疫情的傳染途徑。」
疾管署提醒,A型肝炎透過糞口途徑傳播,共食、觸被汙染的環境或與感染者親密接觸都可能感染,被汙染的生食也有風險,感染後會出現現發燒、全身倦怠、食慾不振及腹部不舒服等症狀,之後會發生黃疸。為降低A傳播風險,請民眾維持良好飲食及衛生習慣,務必以肥皂清潔雙手。
至於國內新冠疫情部分已連續5週上升,新增6例死亡病例,還有34例重症,年紀最小的不到1歲。
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,「曾經有到診所就醫診斷是感冒,不過後來他的症狀其實沒有改善,而且甚至出現嚴重咳嗽、聲音沙啞、呼吸困難和費力的狀況,在急診就有發現他其實已經有低血氧。」
男嬰住院1週治療後已康復出院,疾管署提醒,今年新冠疫情流行的比去(2024)年早,預估,在6月進入高峰,雖然感染多為輕症或無症狀,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,呼籲滿6個月以上民眾可接種疫苗,提升個人防護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