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批澳洲豬肉驗出萊劑 藍委疑未揭流向、綠委稱可選擇

食藥署的豬肉儀表板顯示,近期已經公布3批來自澳洲冷凍豬肉被驗出含有萊克多巴胺,雖然檢驗結果透明揭露食藥署表示劑量無超標,也依照規定放行。民進黨立委表示,民眾有權選擇,但國民黨團質疑如果沒有公布萊豬流向,民眾該怎麼做選擇。

食藥署近期公布,連續3批澳洲進口豬肉被驗出含有萊克多巴胺,雖然檢出數值沒有超過國內標準,但仍引起討論。民進黨立委表示,民眾有權選擇,但國民黨團質疑如果沒有公布流向,民眾要如何選擇?

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指出,「食藥署會進行把關,在安全含量以下的就是可以進口,而我們國人事實上是有選擇吃什麼樣豬肉的權利跟義務,我想這個是他們的自由。」

立法院國民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認為,「中央擺爛連公布萊豬的流程都不公布,民眾要怎麼樣有選擇權?這一些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流入了市場,流入了小吃店、加工食品廠,大家通通都吃下肚了,請問民眾的選擇權在哪裡?」

有豬農指出,萊豬流入市場,未來可能導致5000頭以下小型養豬場倒閉,尤其中央以每公斤6元補助進口業者,更是讓養豬業雪上加霜。

雲林縣養豬協會副理事長蔡德福表示,「這些養豬的比較小戶的,成本計算之下當然是撐不住。」

食藥署長姜至剛強調,食藥署不會主動公布業者與流向,秉持檢驗結果透明揭露,所有的管理措施都是在維護食安優先的前提下進行。

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,「所有放行的產品都在科學分析下是可以接受的風險,所以目前也會持續依照我們的食安優先、科學分析、國際標準以及市場稽查幾項重要的事項來辦理。」

國民黨團呼籲暫緩澳洲豬肉進口,食安不能放水,首先進行查廠,其他國家的豬肉也應恢復100%逐批抽驗,並清楚標示公告萊豬的流向,因為民眾有知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