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滿新令放寬中藥販售 百名藥師赴衛福部陳情

不滿衛福部中藥販售新令,上百位藥師22日上午前往衛福部大門口快閃陳情,質疑新政策形同放寬為誰都可以賣中藥,希望撤回解釋令。衛福部解釋,新制是因應傳統中藥行衰退太快,但國人飲食文化有需求,整體衡量希望產業延續。

將當歸、肉桂、紅棗等藥材,秤重後一一擺放,這款十全大補湯很多家庭會買來燉湯使用。近年傳統中藥房愈來愈少,衛福部統計,20年來中藥商販賣業衰退35%,為了延續產業,在3月中旬公告,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的中藥從業人員,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,就可以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。

中藥房二代張宇霈表示,「要學的知識跟他相對在工作上,其實比較繁重一點,所以年輕人願意進來的其實真的不多。」

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榮譽理事長徐慶棋指出,「中藥房剩下幾千、7000多家,過幾年搞不好剩下沒有幾家。」

經營養成不易,傳統中藥房密度相對高的迪化圈商圈,店家也愈來愈少。不過藥師公會卻認為,衛福部放寬中藥從業人員只要符合一定標準就可以販賣中藥材,形同誰都可以賣,主張「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藥」應統一由藥師來管理,22日上午前往衛福部大門口快閃陳情。

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,「講說中藥的從業人員沒落,沒有人願意做,把這個中藥隨便交給民眾,就好像在賣菜一樣,我們認為藥師團體要為民眾的用藥,我們不能退讓。」

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指出,「解釋令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專業的分工,中藥是一個農產品,所以它要分工、要有人去種,所以我們也要建構未來要有藥農的制度,我們不能讓藥商消失。」

衛福部表示,新的制解釋令不會超過法令的規定,因此不會涉及藥師擔心的調劑權等問題出現,另外會將解釋令中的相關科系學生調整為藥學系,並預計在月底再次對外說明新制度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