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少海豚受困漁網死亡 科學家以聲學影像傳遞警訊

法國西部的比斯開灣是漁業重鎮,不過每年也造成上萬隻海豚與鯨豚等生物誤入漁網受困而死。科學家現在嘗試高科技幫忙,利用海豚回聲定位的能力,從漁網發送海豚受困的聲學影像,傳達前方危險的訊息,希望幫助牠們順利閃避。

法國漁民瓦利是3個孩子的父親,必須維持的穩定收入負擔家計,當局為了避免海豚誤入漁網而死,連續2年在冬季實施1個月的禁捕令。雖然有領到補償金,他跟同業仍然深感壓力,也高喊不公平。

瓦利說害死海豚的主要是拖網漁船,漏斗式粗繩結構的漁網一旦受困必死無疑。而自己使用的流刺網容易掙脫,過去5年只撈到1條早已死亡的海豚,根本不構成威脅。

漁民瓦利說:「海豚不可能受困這種網子,因為網繩太細了,它是直式的網片而且很細,很容易就能掙脫,看,根本無須用力。」

保育組織說,法國西部大西洋海岸的比斯開灣,是海豚、鯨豚等海洋生物的大型墳場。每年有上萬隻誤入漁網受困而死,去(2024)年1月法國政府宣布實施1個月的禁捕令,300艘8公尺以上的漁船暫時禁止出航,效果非常顯著;今(2025)年繼續實施,對海豚而言是生命線,對漁民則是催命符。

為了維護海洋正常生態並讓漁業永續,法國正在進行一項全國性的實驗,利用海豚會從前額發出聲波,像聲納一樣探索環境的回聲定位能力,在漁網裝設信標,對牠們發送危險訊號。

海洋科技公司工程師勒布萊表示,「它會發送出一個聲學影像,顯示1隻被魚網困死的海豚,因此當海豚在漁網附近,發出回聲定位時,就會接收到受困海豚的聲學影像。跟典型聲音設備的不同在於,這個訊號並非人為製作,而是來自於真的海豚。」

這是人類首次嘗試用海豚自己的方式跟牠們溝通,比過去人造的驅趕訊號減少了噪音污染,免於製造動物焦慮,但必須正確錄下海豚的聲波並且傳送,技術挑戰不在話下。

海洋科技公司董事長修伯特說:「我們面對的是,人耳無法聽見的超高頻率。所以中間如果出了什麼差錯,海豚就無法理解這聲波,接收不到我們要傳達的訊息。」

如果這類保護海豚的新科技獲得成功,法國打算在2027年解除冬季暫時禁止捕魚的措施。保育組織希望禁令延長,直到過度撈捕的生態獲得修復為止,漁民堅決不願接受。

瓦利已經在自己的流刺網加裝這種新式超聲波信標,外加監視攝影機以及衛星追蹤器,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擺脫禁捕的限制。他說限制漁民的撈捕方式與工具,才是防止誤捕的治本之道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