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腹地,因涵蓋高雄大林蒲地區,原住戶將遷村,不過遷村案延宕多年,今(7)日終於排定進入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。但環團批評經濟部的開發內容空洞,沒有具體開發產業及規模,呼籲政府將環評跟遷村計畫脫鉤。對此,經濟部表示,各方意見都會納入考慮。
多個環團到環境部外抗議,喊著口號希望高雄大林蒲快遷村,和經濟部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案子脫鉤。因為遷村案延宕多年,7日終於排定進入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。
環團批評,大林蒲因為工業污染嚴重,行政院9年前就說要遷村,卻是和園區的案子綁在一起,要環評通過後才會啟動遷村,十分不合理。
南部反空污大聯盟發起人陳椒華說:「令人納悶的是,我們現在沒有看到這些實際污染的估算情形,也不知道今天要怎麼做範疇界定。」
會議上,經濟部說明開發面積、環境影響等內容,環評委員則針對所謂新材料、新技術等部分,提出質疑。
環評委員/陽明交大特聘教授陳玉蓮表示,「新材料、新技術,這個部分幫我們稍微定義的比較清楚一點;開發的方式、對於廠商的篩選的條件應該更嚴格。」
對於各方意見及建議,經濟部表示都會納入考量,讓開發案能順利推動。
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副局長曾琡芬說明,「這個計畫確實要求在報行政院的時候,他是符合所謂『5+2』的產業創新的計畫,而且他是循著循環經濟推動方案。」
高雄市都市發展局副局長郭進宗提到,「很感謝經濟部能夠用這樣的計畫,提供遷村預算,居民的意見已經逐漸地趨向於加速遷村為主。」
經過委員討論後,結論通過範疇界定的內容,經濟部將可依規畫進行相關調查。不過,環團認為,二階環評調查至少要2年,整個環評審完可能要3年,還是呼籲脫鉤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