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03花蓮地震衝擊太魯閣 太管處:7年全園區開放難達成

太魯閣的壯麗景色在去(2024)年的0403強震中受創,堪稱開園30多年來最嚴重一次,接連的餘震與颱風,都加劇災情惡化。時隔近1年,採訪團隊重回太魯閣,包含砂卡礑、燕子口、白楊步道等精華地景還是滿目瘡痍,持續對外封閉,半路更突然遭遇地震,場面驚險。但景區步道以及中橫公路要採人為修復,還是自然復原才能變得更安全?許多人也關心,太魯閣何時能開放?太管處說明,原定的2031年全園區開放應該是不可能。

太管處人員說:「地震的時候崩的,隧道垮下來。」

土石崩落阻斷步道,眼前原來是天然明隧道,精華地景燕子口。0403震後近1年依舊滿目瘡痍,九曲洞也難逃侵襲,同樣飽受摧折還有它。

公視記者陳冠勳報導,「太魯閣知名地景砂卡礑,在地震過後1年現場依舊殘破不堪,不僅入口階梯被落石擊毀,再往裡頭走,多處都有大面積坍方把步道掩蓋,尤其強震後的颱風、餘震都讓災情惡化。」

碎石掉滿地,欄杆有缺口,橋頭石獅子被砸毀;綠水步道滿地倒樹殘枝,半路有巨石擋道。

太管處人員說:「每一個都有可能會掉下來,風險高跟低而已。」

強震後隔年3月,採訪團隊重回太魯閣,緊急狀況說來就來。

採訪團隊說:「花東地區發生顯著有感地震,在洞口稍微停一下。」

瞬間劇烈晃動,立刻開進隧道緊急停靠,就怕卡在峭壁的浮石墜下,賠上性命都有可能,光進出就成難題。

太管處人員說:「落石直接這樣滾下來,要小心。」

太魯閣開園30多年,如此大震前所未見,震後幾回豪雨、4波颱風侵襲、超過千次餘震,2次致災又重創。

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林茂耀表示,「岩石崩落下來就是崩落下來了,那峽谷往下切就是往下切了。不會是回到原來的樣子,也許大家可以用不一樣的視野來看待這個地方。」

公路局規劃,在貫穿太魯閣的台8線,增設4座明隧道;太管處力拚2025年4月起,先開放蘇花公路沿線步道;暑假過後重啟長春祠步道,但重災區的砂卡礑、燕子口、白楊步道等等仍在評估如何復原,原定的7年全園區開放,如今沒有時間表。

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林忠杉指出,「可能要做比較多的明隧道蓋或是邊坡的擋土牆,甚至邊坡的防落石棚,可能要做得更穩固,鬆動的石頭我們要把它清下來,所以全園區開放7年應該是不可能的。」

公路局太魯閣工務段副段長張佩筠則表示,「中橫公路從大禹嶺一直到太魯閣閣口,透過委外專家團隊的調查分析之後,他們會幫我們來規劃,怎麼樣來設監測,甚至於不排除會做局部改線。」

太魯閣多成斷垣殘壁,對景區步道與中橫公路至今都是風險,有安全隱憂。

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劉瑩三表示,「我們還是要相信不是人定勝天的,而且是人做的東西是有一定的限度。步道損毀情形,甚至是非常嚴重的情況,我覺得應該讓它休養生息,確認這些地方沒有潛在風險才開放。」

太魯閣壯麗景色撐起大半花蓮觀光,現在樑柱倒了,每年造訪的百萬旅客,2024年僅剩下21萬多。

山下村長宋育騰說:「街上以前都找不到人行道,現在人都可以安安心心的走,這就有差了。」

一場撼動過後,要讓大地休養生息,還是人為修復?這條復原之路如何抉擇,才能讓太魯閣震後創傷真正癒合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