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焦清明才會食潤餅? 各地頭時間、菜料無啥仝

便若到清明節前後,賣潤餅佮潤餅皮的店頭,攏會出現排隊的人陣。但是佇臺灣各地頭,潤餅kauh的餡有淡薄仔精差,食的時間點嘛無仝。tshuā觀眾朋友做伙來了解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)

用麵粉、水、鹽撋出來的麵粉粞仔,抹佇爐仔頂一時仔的時間,一領潤餅皮就做好矣,這擔佇清明節前後才有咧賣的潤餅皮的店仔,是在地40年的老擔,頭家講潤餅皮欲好kauh,大細、厚度攏愛撙節好勢

潤餅皮店頭家 邱炳慶:「阮咧做的時陣愛共揤落去,揤落去的時陣就是咧控制厚度。今仔日拍(麵粉)粞仔起來伊較虯,所以伊共伊(麵粉粞仔)捒出來的時陣,規个攏真圓,就控制佮咱(鐵鼎)的面拄仔好是平大張。」

一張潤餅皮,會當變出濟種口味、無仝的食法的潤餅kauh,有人是尾牙食,有人是清明咧kauh潤餅,食食作家陳靜宜表示,對潤餅kauh嘛會當看出臺灣移民文化的痕跡。

飲食文化作家 陳靜宜:「臺南南部,攏是清明節這个前後咧食的;抑若是臺灣北部尾牙的時陣咧食這个潤餅。所以講,咱食潤餅的習慣,嘛是會當反轉去,看這个原鄉怹是按怎咧食的。像同安怹佇舊曆的2月初2、3月初3、佮冬節這3工怹咧食潤餅;像福州是對立春一直食到熱天,所以怹包的是豆菜。」

作家陳靜宜表示,潤餅kauh綴移民的跤步,傳到臺灣佮其他東南亞國家,潤餅kauh也佇臺灣落土釘根,除了kauh菜蔬、kauh肉,也有包烏魚子、皇帝豆,甚至發展出kauh塗豆麩佮冰的食法,發展臺灣味的潤餅kauh。

記者 楊舒晴 彰化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