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沿岸去(2024)年通報擱淺鯨豚、海龜共484隻,有7成以上擱淺鯨豚或海龜在發現時已死亡,少部分在救治過程中死亡;但其中有4件是民眾在救援人員抵達前先嘗試把牠們推回海裡,反而導致擱淺動物嗆水死亡。海保署及學者提醒,鯨豚、海龜都靠肺呼吸,且擱淺時通常已經很虛弱,推回水中反而會造成傷害,務必要通知海巡,不可自行貿然救援。
4隻瓜頭鯨去年10月集體擱淺台中沙灘,其中2隻經救援、照護後,被成功野放回大海,但不是每隻擱淺鯨豚或海龜都如此幸運。
據海保署統計,去年全台通報擱淺鯨豚共159隻,最後死亡150隻,擱淺海龜則有325隻,死亡248隻。
海保署海洋生物保育組長羅進明說明,「鯨豚牠其實是高度仰賴水生環境的動物,牠需要靠水體來支撐牠的整個身體,擱淺的時候對於牠整個身體包括內臟等的負擔,可能造成緊迫而死亡。」
鯨豚或海龜擱淺可能是因生病受傷、漁船意外捕獲或廢棄漁網纏繞等原因,且擱淺時通常已經很虛弱。
海保署發現,去年有3件鯨豚及1件海龜擱淺案件,熱心民眾在救援人員到達前多次嘗試把牠們推回海裡,反而導致死亡。
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中心主任王浩文解釋,「牠的體力已經不行,你又把牠推回去,到時候又換氣換不好,或者說牠過於緊張,牠的氣孔無預期的開闔,剛好一個浪潑進來嗆水,嗆海水是很嚴重的。第2個就是常常在搬牠的時候,你以為像拖一隻死魚把牠拖回去,你可能讓牠的脊椎也傷到,讓牠所有的韌帶也傷到。」
由於鯨豚跟海龜都靠肺呼吸,沒經過檢查就貿然推回海中恐怕造成傷害,海保署提醒發現擱淺動物時民眾應盡速通報海巡,不要自行救援也要避免在現場喧譁,以免造成擱淺動物出現緊迫狀況或錯失最佳救援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