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遊蕩犬推估逾14萬隻 農業部稱零撲殺政策後下降

農業部發布最新遊蕩犬調查,2024年全國遊蕩犬推估數量達14萬1584隻,相較前一期2022年的調查減少11.34%。農業部表示,推動零撲殺政策後,搭配進行高強度絕育、提高飼主責任意識等措施,多管齊下讓數字總算往下降。

國內每兩年調查遊蕩犬數量,從2018到2022年,遊蕩犬從14萬6千多隻,一路增加到逼近16萬隻大關,不過2024年最新調查顯示,數量降至14萬1千多隻,比前一期減少11.34%。

農業部動保司長江文全表示,「從家犬跟流浪狗的部分也都加強絕育,在熱區的控制成效,慢慢因為隨著絕育的強度提高,等於繁衍的速度有降下來。」

熱區就是人犬或狗跟野生動物衝突較多的地方,農業部表示有投入更多經費絕育,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指出,這顯示零撲殺政策做好配套,遊蕩犬數量還是可以控制住,但調查也顯示,非都會區需再加強。

動保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指出,「有一些縣市它數量是上升,這個部分就代表是行政量能出了問題,有些地方政府他們在做這件事是非常消極的,並不夠積極,比較容易造成遊蕩犬問題,沒有很積極去處理,」

學者表示,要檢視過農業部的調查方法,才能評論這份調查結果,不過從過去經驗來看,遊蕩犬對於野生動物的危害是多面向。

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陳貞志表示,「大家最常提到的威脅是獵殺,還有一部分跟食肉目動物之間,會有一些競爭的狀態,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傳染性疾病的傳染。」

狗咬人的意外也頻傳,農業部提醒,若狗有人養,關鍵會在飼主責任,呼籲千萬別放養,也強調管理遊蕩犬無法靠單一政策,要從強化飼主責任、區域性高強度絕育、從源頭管理、強化寵物登記等,各環節缺一不可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