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山友登山,就怕遇到高山症,有醫療院所為了提升救援量能,從國外採購3具攜帶式加壓艙,捐贈給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,成為救援新利器,能夠及時緩解患者因高山症產生的不適,爭取救援時間。登山嚮導表示,除了事發救援,山友入山前的訓練更加重要。
醫療團隊冒雨前進到玉山,帶著醫療設備,也要確認山上的PAC加壓艙正常運作。這具外型似紅色膠囊的攜帶式加壓艙,就是提供山友緩解高山症的利器。
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說明,「除了捐贈之外,我們也辦了教育訓練,讓到高山登山的山友都可以有能力來使用這些PAC。」
醫療院所這次向國外採購3具攜帶式加壓艙,捐贈給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,還舉辦教育訊練,希望提升救援量能。
高山症患者躺進加壓艙,操作者則腳踩幫浦充氣,增加艙內壓力,相當於海拔下降約1500公尺的環境,可以緩解因高海拔環境所造成的不適,也爭取救援時間。
一名山友表示,「是比較安心,因為在山上有時候有些地方,不是馬上有狀況就可以下撤的。」
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邦卡兒 · 海放南則說明,「目前我們大部分的山屋都已經有建置PAC,可是排雲山莊、圓峰山屋甚至北峰這邊,還有現場塔塔加管理站,都常常發生高山症的狀況。」
玉管處指出,目前園區共設置了18個,包括16處山屋以及塔塔加、排雲兩處遊客中心,但還是有瓦拉米、樂樂兩處山屋沒有設置,會評估調度增加救援量能。登山嚮導表示,山友入山前的自我評估很重要。
資深登山嚮導陳來興表示,「到了高海拔環境,待個一兩個小時不舒服,我們就可以馬上下山,上次兩個小時,這次可以漸增到3小時,有不舒服我就下山,人的適應是會越來越好的。」
登山嚮導表示,高山症的預防,除了要靠登山者評估自身能力,呼吸和體力的調節也是重點,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訓練;但如果發生不適,還是得盡快下山,避免情況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