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比利亞猞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區的特有種,復育前曾一度只剩下62隻,經過保育團體和當地政府20年的努力,如今已超過2000隻。不過專家表示,氣候變遷將是伊比利亞猞猁復育之路新的挑戰。
緊盯前方目標,抓準時機撲上前一咬,俗稱大山貓的伊比利亞猞猁滿意地叼著剛獵捕來的野兔,準備好享用一番。
經過多年的努力,瀕臨絕種的伊比利亞猞猁數量由2001年的62隻,增加到如今超過2000隻,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這星期公布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,就將伊比利亞猞猁自「瀕危」移到「易危」,顯示復育計畫取得重大進展。
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部門負責人希爾頓泰勒說道,「西班牙設立了保育繁殖計畫,做了許多事情試圖改善物種棲息地,改善牠們居住地的景觀嵌合體,他們也找方法來解決(猞猁主食)兔子數量減少的問題,要看看如何能增加兔子。」
伊比利亞猞猁是伊比利半島特有種,直到19世紀,西班牙和葡萄牙仍時常能見到蹤跡,但隨著棲息地遭破壞、人類大量捕殺,牠們幾乎要滅絕。
2000年代,西、葡兩國紛紛成立保育區,如今伊比利亞猞猁的棲息地面積至少有3320平方公里,是20年前的7倍,不過專家仍說,這些大山貓還沒脫離險境。
希爾頓泰勒表示,「我們也擔心氣候變遷問題,不知道棲息地將會有什麼變化,尤其是野火的影響日益嚴重,正如我們過去1、2年在地中海地區所看到的那樣。」
自2010年以來,有超過400多隻伊比利猞猁野放回大自然,但氣候變遷問題卻成為新的挑戰,專家們也持續修訂保育計畫,就怕復育工作功虧一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