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霧海域近期有大量水母出沒 遊客到當地潛水遭水母螫傷

一名遊客在社群網站分享,近期到菲律賓宿霧自由潛水、被水母螫傷,脖子到下巴像觸電般疼痛,到當地救護站尋求協助,提醒近期要前往的旅客要注意防護,而當地媒體也報導,當地海域都有大量水母出沒,提醒遊客要特別注意。

薄荷島新聞網po出薄荷島邦勞島海域上,一大群密集水母的畫面,提醒遊客,近期附近海域有大量的水母出沒,當地漁業水產資源局勸遊客最好遠離這些地方。

一名女遊客就在社群分享,她5月底到宿霧旅遊,在墨寶和奧斯陸下水都被水母螫傷,整個脖子又紅又腫,玩水當時並沒有看到水母,但上岸後發現脖子和下巴輪廓處都像觸電一樣疼痛,建議到當地玩水或看鯨鯊一定要做好防護。

遊客Melody指出,「當地人都沒有講,他們都不會跟你說水母非常的多,可能是會怕說會影響他們做生意之類的,一片,脖子都是全部都紅的,是那種超級癢的狀態,然後就是癢到就是,其實我在台灣有帶藥過來,可是是完全沒有用的。」

醫師提醒,若被海水中的水母螫傷,要避免用清水沖洗,會因為滲透壓的關係,導致傷口更腫,螫傷後第一時間可用海水或生理食鹽水,也可以使用新開封的運動飲料來沖洗,接著再以酒精或醋來清理患部。

醫師陳柵君表示,「沖洗的時間大概5到10分鐘,5到10分鐘如果症狀緩解,那症狀緩解時,這時候先去檢視這個傷口,如果有辦法看到刺,把刺拔掉。沒有辦法看到刺,或者是沖完之後還是很痛,刺痛的感覺非常厲害,可以在附近,第一個只要是沒有傷口,我們看皮膚沒有傷口,這時候可以用酒精。」

潛水教練宋唯綱提及,「水母常出沒的季節,可能每個地區都不太一樣,但大部分是跟洋流還有水溫是有關的,跟這個當地的業者去做溝通的時候,可能就可以詢問到這一塊。」

潛水教練表示,潛水很難避免與海洋生物接觸,不只水母,有時不慎碰觸到珊瑚也有可能導致過敏,遊客可以選擇全包式,可包覆到頭部的水母衣,下水前先詢問當地潛水業者海域狀況,一旦被叮咬可以沖洗後擦藥,若出現大大範圍的紅腫就建議就醫,避免引發過敏性休克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