菸防新法實施周年 青少年吸電子煙不減反增

《菸害防制法》新法22日上路滿周年,台灣拒菸聯盟檢視國健署去(2023)年公布「菸害防制新法七大重點」實施成效,認為在菸品不得使用公告禁用的添加物等4項中不及格,認為國健署110年的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,推估超過7.9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,如今情況更加嚴重,政府應該嚴格執法、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。

大聲喊著口號要政府硬起來,因為《菸害防制法》新法22日上路滿周年。

台灣拒菸聯盟檢視國健署去年公布的「菸害防制新法七大重點」實施成效,認為認為在全面禁止電子煙、菸盒警示圖文面積增加至50%的執行上等3項有待加強;而在菸品不得使用公告禁用的添加物、擴大室內外公共禁菸場所、加重罰則等4項不合格。

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提及,「網路放了上面的一個廣告,這完整的圖、完整菸品銷售在上面,在進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社群,那很多是私密的社群。」 

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長郭斐然表示,「抽了電子煙或者是加熱菸,這類的菸品之後他又會同時去抽紙菸,這叫做雙重使用者,所以其實很多的成癮性物質,都有這種多重濫用的情況。」

家長團體認為,國健署110年的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,推估超過7.9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,超過1.6萬名的青少年正在使用加熱菸,擔憂現今情況更加嚴重。

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副總會長蕭雯謙指出,「孩子們會因為他不懂、酷炫學習,他想要仿效同學,而且網路資訊來得很快,他們其實怎麼購買都還是有一些管道。」

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認為,「菸盒警示圖文面積再變50%,所以也不是一個健康台灣的傾向,最後我們要呼籲一點,菸商的動作為什麼始終都比政府快呢?」

雖然台灣的菸品容器警示圖文面積,佔比從35%增加至50%,全球排名也進步12名,不過台灣拒菸聯盟呼籲政府嚴格執法,菸害防制才能真正落實,青少年身心健康才能獲得保障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