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船隻頻頻侵擾台灣海疆,1艘中國籍鐵殼船2023年9月在新竹外海越界捕魚,被台灣海巡取締時,還在船身插滿鐵管阻礙登檢。但1審船長只被判刑7個月,且得易科罰金,檢方再上訴遭高院駁回維持原判。而對於中國快艇在金門海域翻覆案進度,陸委會說明,目前和中方的第1輪談判結束,等檢方調查完成並公布事件始末後,會再有第2輪協商。
去(2023)年9月底,1艘中國籍200噸重的鐵殼船非法越界,駛入新竹外海捕魚,海巡人員到場取締,但蔡姓船長與16名船員拒絕受檢,還在船身插滿鐵管阻礙海巡登檢,甚至衝撞巡防艇。
該名中國籍漁船船長先前受訪時,否認衝撞和越界捕魚。
面對記者質疑,「你沒有越界,那台灣人幹嘛抓你?」
船長則稱,「我又不知道台灣有這個事。」
海巡艦艇因此毀損,檢方後來依法起訴蔡姓船長,1審新竹地院認為犯後態度良好,且船東已完成賠償650萬元,因此判處7個月有期徒刑,得易科罰金21萬元。
不過檢方不滿輕判,指出蔡姓船長犯行危害執法海巡生命安全,加上已不是初犯,因此提出上訴,但遭高院駁回,不過全案仍可上訴。
台灣高等法院行政庭長王屏夏說:「合議庭審酌本案整體犯罪情狀,還有包括被告的學歷、個人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,認為原判決量處刑度如屬適當。」
然而近期中國快艇在金門海域翻覆案,使海巡執法引發關注,監察委員更已申請自動調查,讓海巡承受極大壓力。平常在海上作業、仰賴海巡在第一線守護的漁民,為此號召全國20個區漁會、漁業團體近30人,8日前往海巡署艦隊分署聲援表達力挺。
只是海巡署與中國家屬代表經過15輪會談仍沒有達成共識,中方代表更已於日前返國,被解讀為「協商破局」,後續發展持續引起關注。
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透露,「沒有破裂的問題,而是說一個階段結束,檢察官把調查報告完成後,主管機關應該會通知中方,看後續要怎麼處理。14日那一天(翻船案當天),兩岸透過管道就進入到雙方溝通程序。」
陸委會指出,目前是第1輪談判結束,等檢方調查完成公布事件始末後,會再有第2輪協商。陸委會也透露,案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就透過既有管道,和中方開啟溝通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