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到聖嬰現象影響,亞洲許多國家糧食產量減少,全球稻米交易價格創下16年來新高。印尼政府就祭出補貼政策,提供民眾購買較便宜的稻米。土耳其則暫時免除扁豆進口關稅,減少餐飲業者壓力。
鐵柵欄外,每個人爭先恐後伸長手臂索取號碼牌,就怕會分不到米糧。印尼去年經歷嚴重旱災導致糧食減產,米價暴漲超過16%,如今政府祭出補貼政策,公家售出的稻米每公斤約賣21元台幣,比市價便宜了至少7元。而自今(2024)年1月以來,印尼政府已提供超過30萬噸稻米,預計3月結束前會繼續增加公賣地點,緩解民眾需求。
印尼椰子攤販瑪西斯說道,「就算這裡人擠人,我還是覺得來排隊比較好,因為我需要米,市場賣得太貴了,這裡比較便宜。」
事實上,受到聖嬰現象影響,亞洲許多地區去年降雨減少,影響穀物生長,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印度因此下達出口限制令,進一步促使全球稻米交易價格,來到16年來新高。
而在亞洲另一頭的土耳其,糧食價格則較去年同期上漲了69%,日常料理主要食材扁豆愈來愈貴,不但消費者難熬,許多餐飲業者也受到衝擊。
土耳其民眾穆拉特指出,「同樣一碗湯,去年賣15至20里拉,現在要至少35里拉。」
土耳其餐飲業者特夫菲克透露,「一旦提高售價就會流失更多客人,我們現在平均每天少賣了100份扁豆湯。」
土耳其是扁豆消費大國,但受到國家政策影響,6成豆類作物來自進口。為了抑制價格上漲,政府宣布直到6月底前會免除扁豆進口關稅。但專家指出,目前土耳其里拉持續貶值,農業原料卻仰賴進口,政府要在短時間內降低糧食價格,有一定難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