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商會今(23)日發表2024年建議書,聚焦能源、人才和國際化3大主題,向政府提出建言。這次建議書主軸是「籌擘經濟振興之道」,共提出175個問題,其中有67項則為新議題,呼籲歐盟和台灣簽署雙邊投資協議,期望幫助台灣因應全球經濟挑戰,加速經濟復甦。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接下建議書回應,台歐投資金額成長,對促進和保障投資有很大挹注。
無論風力或是太陽能發電,台灣都具備絕佳發電條件。不過歐洲商會認為,台灣再生能源裝機容量,遲遲跟不上官方目標,主要是因為國產化以及繁複規定和融資困難。
歐洲商會建議,簡化許可流程,也要推行電動交通,朝淨零前進。
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表示,「政策框架還不足以,支持這些電動車轉型的雄心,以及台灣目前的充電設施註冊政策,以及額外的站點,都需要新的許可證註冊。」
歐洲商會在明(2024)年的建議書中,以「籌擘經濟振興之道」,提出175個問題,其中有67項是新議題。
雖然台灣積極和國際接軌,但制定法規過程不夠透明,加上歐盟和台灣雙邊投資協議簽署,也要積極處理非關稅障礙,才能保持競爭力。
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道,「大概已經有通過了10個案子,包括投資案跟融資案。那等到年底,這個數量還會,據我了解,還會再增加很多。那這10個案子總共,大概投資跟融資金額加起來,將近大概是4000萬的歐元,我們希望就是說在明年的時候,這個速度可以更快。」
針對歐洲商會聚焦的再生能源、國際化和人才問題,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接下建議書一一回應。
不過專家認為,台灣要向國際人才招手,高科技產業問題不大,但傳產業恐怕有待突破。
台經院國際處暨景氣預測中心研究員邱達生認為,「傳產的部分我們看到,相對地這個研發的投入等等,如果放諸國際比較,也是比較不如。所以說這一部分的話,可能政府要設法祭出一些激勵的措施。」
歐洲商會表態支持,台歐洽簽雙邊投資協議,創造經濟雙贏。國發會則希望,透過1年3次面對面的協調會,加深台歐雙邊貿易往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