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持續有團體及個人倡議「大麻合法化」;不過法務部數度重申反毒立場,認為大麻的毒性和成癮性對人體危害大,尤其若是在青少年時期就接觸到,上癮機會將提升至17%。今(4)日也有民間團體為此舉辦研討會,呼籲政府要對針對保護青少年族群「不接觸大麻」有所因應。
刑事局3日才宣布與美方聯手破獲1200公斤大麻走私,是史上最大宗大麻走私紀錄。大麻已在部分國家合法化,例如觀光聖地曼谷的夜店就可輕易取得。
台灣也有不少團體倡議大麻除罪,目前在網路上甚至有非法管道可取得。
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特聘教授楊士隆指出,「年輕人低估了大麻的風險,2、3年前聯合國都已經示警這一件事情。」
民間團體憂心忡忡,認為綜觀研究資料,青少年若接觸大麻將影響情緒、認知、危害身體健康,甚至成癮,增加複合型犯罪風險。但目前倡議團體透過社群網路甚至實體陳情活動積極遊說,影響年輕族群對大麻認知。
藥物濫用防制學會副理事長賴擁連表示,「實證研究帶來的負面其實都比喝酒來得大,它最主要就是腦傷的問題。」
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中心主任吳永達提及,「適不適合開放不是只有成癮性的指標,它有流行性就是濫用性,還有社會危害性。」
台灣將大麻列為第2級毒品,法務部重申,經過精神醫學、藥理毒理學者等專家共同審議,認定大麻屬於中樞神經迷幻劑,幻覺作用造成知覺異常,更是導致公共危險發生的原因之一。不論是販售或施用大麻都有刑責,提醒民眾不要以身試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