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虛坪改革」擬優先處理車道停車位 免計容積9月前政院提修法版本

內政部將推「虛坪改革」,擬先就車道、停車位問題優先處理。專家認為,雖然虛坪改革會壓縮到建商利潤,但只要能解決車位問題,被灌水的公設就可解決8成以上。至於大樓內管委會的免計容積怎麼分配,內政部將在9月前提出修法版本討論。

一輛輛汽車停在大樓地下室的停車格裡,而一旁的車道通通都算是公共空間,即使沒有買車位的住戶也得負擔公設。除了車道的公共空間,住家樓下的健身房、KTV也通通都算在公設。

台灣社區公設比越來越高動不動30%起跳,內政部將推「虛坪改革」,擬先就大家最關注的車道、停車位問題優先處理,要讓沒有買車位的住戶不需負擔,避免「車公」變「大公」。

民眾認為,「它是屬於應該是要分開來,合理的分開來就好。」也有民眾說,「我們住戶當然是需要實際住的那個坪數,所以為什麼30、40年以上的那些老房子,比較受現在的人歡迎。」

過去有不少建商會把車位坪數縮小化販售,舉例來說,一個社區有50個車位,原本一個車位應該在12坪左右,車位應該要有600坪,但因市場交易是以「一個車位」來出售,若業者車位只登記5坪50個車位就只有250坪,原屬於車位的350坪就被挪到公設再銷售,進而讓所有住戶多負擔這虛增的坪數。

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指出,「假設這個社區是60戶的社區,平白就要多負擔350坪的虛增公設坪數。也就是說,你買的權狀就有接近6坪是從車位轉移過來。對於有購車位,跟沒有購車位的人,都同樣造成負擔。」

專家認為,雖然虛坪改革會壓縮建商的利潤,但只要能解決車位問題,被灌水的公設就可解決8成以上。至於大樓內管委會的免計容積要怎麼分配,內政部預計在9月前提出修法版本討論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