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民航機關在11日通知台灣,將在4月16日到18日,在台北飛航情報區內劃設警示區管制飛航。經台灣抗議後改為只在16日當天進行27分鐘航太活動。國防部表示,該區域在台灣防空識別區裡,民航機往來非常多,另外中國商務部也宣布將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。陸委會回應,這項作法徒增對台灣業者干擾,無助兩岸貿易。
中國商務部昨(12)日突然發新聞稿公告,就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,內容涵蓋農產品、五礦化工產品以及紡織品等。調查將持續9個月,最遲預計在明年1月12日結束。經濟部表示,目前都還沒接獲中國通知。
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,「貿易壁壘要調查,然後要跟對方的政府等來做磋商,經濟部的立場就是經貿的往來應該要按照相關的規定來處理,如果在不設前提下,中方要跟我們來磋商,我們也願意,主要是中國要不要來跟我們磋商的問題。」
針對中國拋出的壁壘調查,經濟部貿易局以三大點回應。首先在不危害國家安全和對相關產業,沒重大不良影響下已經准許9000多項中國農、工產品進口。加上台灣目前尚未接到中國通知應該採取雙邊磋商等措施。最後則呼籲,中方不應該將貿易議題複雜、工具化,干擾全球經濟發展。
只是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結束時間就在2024總統大選前一天,引起立委質疑,中國是否以經濟干擾政治?王美花回應,中方是否有其他目的讓國人自行評斷。只是,中國啟動貿易壁壘調查,恐怕也讓農產品等相關業者首當其衝。
中經院科技政策評估中心副主任戴志言表示,「中國可能開始會去調查一些我們有他也有的東西,為什麼我們不讓他進來也可以藉由這個過程檢視一下,過去我們一直被認為單方面讓利這件事情的問題癥結。」
專家認為,雙方應該盡快啟動磋商討論才能及時做因應,避免讓影響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