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軍「自我摧毀策略」阻俄軍進攻 製造洪水拯救居民

俄烏戰爭爆發以來,烏克蘭境內交通基礎建設遭到嚴重破壞,估計總損失達850億美元,其中有不少是烏克蘭軍隊,為了拖延或是阻止俄軍進攻路線,所採取的「自我摧毀策略」。位在基輔北方的德米迪夫村,戰爭爆發的第二天,烏軍就刻意洩洪製造大洪水,至今兩個多月下來,德米迪夫村仍舊是一片汪洋,但當地居民表示這樣的犧牲拯救了基輔。

位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北方的德米迪夫村,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就遭遇大洪水,至今仍舊是一片水鄉澤國的景象,居民外出必須穿雨鞋、划橡皮艇,存放罐頭食物的地下室都泡在水裡,大片的農作物也全都毀了。而這一切都是烏克蘭軍方刻意所為,為的是阻撓俄羅斯軍隊攻擊基輔的腳步。

德米迪夫村村長梅爾尼契科說:「洪水淹沒了許多房子,到現在都還泡在水裡,因為我們電力供給沒恢復,現在還沒有辦法抽取德米迪夫村的水。」

烏軍除了刻意讓伊爾平河的水力發電大壩洩洪,形成這副水淹四方的場面之外,還炸毀了伊爾平河上的大橋,迫使俄軍必須搭建浮橋渡河,方便烏軍進行奇襲。入侵戰爭爆發以來,俄軍對橋樑、火車站、機場、加油站等設施進行猛烈轟炸,全國光是橋樑就已經有300多座被毀,交通基礎建設遭到嚴重破壞,估計總損失達850億美元。

但其中有不少是烏克蘭軍方為了拖延或是阻止俄軍進攻路線,所採取的自我摧毀策略。基輔北方第聶伯河西部沿岸所採取的洪水策略,就在3月的戰事發揮了關鍵的作用,大水對俄軍坦克形成有效的屏障,並進而把攻擊主力從壅擠的城市戰,分散到霍斯托梅、布查以及伊爾平等外圍城鎮,阻斷了俄軍包抄基輔的攻勢,最終迫使俄軍撤退。

德米迪夫村居民提新巴爾慶幸地說,「(俄羅斯軍隊)他們不在這裡,如此就值得了。」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