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福部長陳時中昨(14)日晚間出席台北市旅館商業同業公會晚宴時,表示預計再過一個多月,入境台灣隔離天數縮短為7天,接下來依序會是5天、3天,漸進式鬆綁策略,一步一步朝向與病毒共存方向開放。
人山人海、擠爆景點,後疫情時代國人旅遊只能在國內,何時解封能自由出國旅行?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鬆口,入境隔離政策將朝「753」鬆綁,首先會在一個多月後,入境隔離天數降為7天,接下來會逐步縮短為5天,再減為3天,但陳時中也坦言,縮短為5天時,預計會有20%的入境病例無法抓到。
台北市旅行公會理事陸孟龍表示,「我們當然是配合主管機關的規範,然後(確診)會通報到我們主管機關,再來的話,旅客最重要的醫療保險,我們有保險公司可以來做消費者最低的損失,還有風險的控管。」
旅行業者表示,其實對於接待入境旅客,從人數、防疫到萬一確診的sop,都已擬出應對措施,業者很期待邊境政策可以越來越鬆,有醫師也直言,追求清零的政策持續越久,就越不利與國際接軌,因此適度鬆綁開放,讓國人漸漸習慣和病毒共存,是當務之急。
醫師姜冠宇認為,當然也不排除說這段時間還會遭到別的挫折,比方說有新的變異株出來,或者是說又不小心在社區內又有傳染鏈的擴散,「但是這個其實就像新加坡一樣,一開始你會遭受到這些挫折」。
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則說,「目前來講,我們如果真的5天確實來做快篩,跟兩次PCR來講的時候,其實漏掉的個案並不會太多,即使這些漏掉的個案,通常他的症狀都是蠻輕微的。」
專家分析以歐美為例,像是英國與美國,因疫苗覆蓋率與自然感染,集體免疫和保護力都已達標,若台灣在疫苗第3劑覆蓋率足夠,以及每週境外移入個案住院人數,維持在350人以下,不造成醫療負擔,就可以開始鬆綁邊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