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有4座焚化廠,是少數垃圾焚化仍有餘裕的縣市,所以過去長期代燒台南、澎湖等外縣市垃圾,因此引發市民不滿,於是高雄在委外管理廠商的新約規定中,將外縣市代燒垃圾核准量減半,希望逐年減少代燒,但恐怕會讓有代燒需求的縣市事業處理費用大增。
一車車外縣市垃圾送進高雄仁武焚化廠,高雄有4座焚化廠,過去岡山及仁武廠長期代燒外縣市垃圾,讓市民對代燒造成的空污不滿,為消除民怨,今年岡山及仁武廠委外管理的新約中,市府就將代燒核准量從每年20萬噸減半成10萬噸。
高雄環保局南區資源回收廠副廠長曾啟清表示,「(外縣市)廢棄物減燒,為了保障高雄市民的權益,當然我們優先燒高雄市的垃圾。」
高雄代燒減量讓外縣市清運業者擔憂廢棄物清理費漲價,高雄市府表示確實有收到陳情,但高雄今年因疫情,垃圾量增加,所以會以自家垃圾優先,有餘裕再處理外縣市垃圾。可能受影響的台南表示,會以減量等方式希望達成在地處理的目標。
台南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管理科長顏美惠指出,台南市以自主處理為目標,倘在地的焚化處理量能足夠的話,則不需要運到外縣市處理,可節省相關的運費,減少清運業者的漲價壓力。
此外,對於垃圾幾乎都須送往本島處理的澎湖,由於主要是家戶垃圾,目前影響不大。
澎湖縣環保局廢棄物規劃科長洪健豪表示,「目前我們這邊(代燒)主要是生活垃圾的部分,民眾產出的生活垃圾部分,目前我們是還沒有接到相關的訊息。」
台灣還有許多縣市沒有焚化廠,掩埋場也有空間即將或已經用盡的問題,導致垃圾去向變得棘手,雖縣市政府積極尋求解決之道,但還是要靠民眾從根本落實垃圾減量,才有機會解決垃圾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