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常態分班政策 嘉義縣首年實施

教育部在民國92年實施常態分班的政策,但是嘉義縣許多學校17年來常被質疑常態編班不夠公開透明,縣府也經常收到家長的陳情。為了改善,嘉義縣府由電腦亂數安排的方式,正式實施常態分班。

按下開始的按紐,電腦開始自動安排國一新生的班級。教育部在92年實施常態分班的政策,經過17年之後,嘉義縣總算開始實施,要改善能力分班造成教育資源不公平的現像。

嘉義縣教育處長陳添丁表示,「因為過去因為(能力)分班的方式,可能進來的孩子都已經被分類了,老師在教學上可能就被固定住了。可是我們現在做常態分班,所以每個班的異質性是相同的,老師要怎麼去做差異化教學,這是我們要去努力的。」

在嘉義縣一直以來實施常態分班的永慶高中就指出,嘉義縣的家長普遍比較重視孩子的課業上的成績,所以推動常態分班確實需要和不斷向家長溝通,同時還要有配套。

永慶高中校長蘇淵源表示,「我們常態編班比能力編班整體的成績都比他們還好,在學業這個區塊,為了讓家長放心,我們用分組教學,針對學生的程度用跑班的方式來做分流的教育。」

教育處表示,為了要減輕常態編班後老師上課的壓力,嘉義縣也從今年開始降低國中班級的人數,以28人為一班,比教育部規定的30人還要少,希望可以讓學校和老師有更多的空間,為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教學品質。

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