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落實總統蔡英文推動司法改革的承諾,立法院司法委員會今天審查「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」草案,也就是「國民法官」制度。司法院強調,草案經多方討論,並且新法明訂2023年元旦上路,在推行6年後會進行總檢討。
日前一起酒駕刑案,林姓男子慶生後,酒駕逆向撞翻一台小貨車,造成對方身亡,結果一審只判1年8個月,比當時的法定刑3年以上低了快一半,引發各方痛批、法官不食人間煙火。為了兼顧民意,也落實總統蔡英文推動司法改革的承諾,立法院司委會15號審查「國民法官」制度,規劃組成為3名法官,及6名國民法官共同審判。
不過,藍委質疑司法院過去推動觀審制,為何現在改推參審制,難道是因政黨輪替?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詢:「政黨輪替之後呢,司法院就提出來的一個版本就叫做參審制,我們的司法制度跟政黨輪替有關係嗎?還是沒有關係?」司法院祕書長林輝煌回應:「跟委員報告,這個事應該跟政黨輪替沒有關係,但是跟民意是有關的。」
不只藍委有意見,綠委也好奇,為何有罪通過門檻定為三分之二,而非日本採用的二分之一?林輝煌解釋:「現在合議庭操作起來,所謂的1/2實際上也是2/3,3個人2票,那是過半的概念,2票他還是2/3呀。」
由於這是蔡總統爭取連任時的重要承諾,包括總召柯建銘等民進黨團三長都到場質詢,表達力挺態度,而司法院強調,只要修法通過,年滿23歲、高中職學歷,都有資格成為國民法官,審理本刑10年以上重案;新法明訂2023年元旦上路,推行6年後,會進行總檢討,如果有必要也可隨時進行檢討改善。
不只藍委有意見,綠委也好奇,為何有罪通過門檻定為三分之二,而非日本採用的二分之一?林輝煌解釋:「現在合議庭操作起來,所謂的1/2實際上也是2/3,3個人2票,那是過半的概念,2票他還是2/3呀。」
由於這是蔡總統爭取連任時的重要承諾,包括總召柯建銘等民進黨團三長都到場質詢,表達力挺態度,而司法院強調,只要修法通過,年滿23歲、高中職學歷,都有資格成為國民法官,審理本刑10年以上重案;新法明訂2023年元旦上路,推行6年後,會進行總檢討,如果有必要也可隨時進行檢討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