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金融廳指出,在人口高齡化問題嚴重的日本,退休後如果再活30年,得準備兩千萬日圓、大約台幣600萬的存款才夠,這也等於打臉安倍政府所強調的百年安心年金制度。
日本金融廳這個月3日,發表一份報告,指出國民若在65歲退休後,要活到95歲,夫婦倆必須有存款2千萬日圓,大約台幣580到600萬之間,才能維持生活所需,引發社會爭議,認為政府提出的「百年安心」老人年金制度並不可靠。儘管首相安倍晉三不斷澄清,但事實上,真的如安倍所說沒問題嗎?
日本媒體分析,日本現行的老人年金制度,因為高齡少子化,採供需平衡制度。簡單來說,就是年輕人要撫養的高齡者越多,高齡者能領到的老人年金,就會自動下調越多。
為此,已經78歲的川村貞南,因為每個月生活費需要11萬日圓,卻只能領到每個月9萬6千日圓老人年金,只好每天去做大樓打掃工作,賺取月入10萬日圓的打工費,添做家用。NHK記者問,「年輕時有想像過到78歲還要工作嗎?」川村貞南表示,「沒想到 (這年齡還要做)這樣耗費體力的工作。」
而62歲的小山禎二,算過退休後的年金,每個月有13萬日圓,但還要扶養97歲的老母親,也決定把70歲的姐姐找來,一同居住。不但能省下生活費,還增加姊姊的年金當作生活費,總算能每個月省下2萬日圓,為退休生活做準備。小山禎二姊姊說,「放心吧,我很會過日子的。」準退休族小山禎二表示,「(姊姊)現在一起過來生活,照顧母親也照顧我,感覺總算能好好規劃生活。」
另外,家住東京、今年68歲的退休族澤木明,在51歲就提早退休了。因為他提早退休,一年只能領到200萬日圓退休金,因此運用政府提供的「延遲伸領」制度,打算等到70歲才開始伸領,這樣一年就能領到280萬日圓。只是在領到這筆增加的年金之前,將近20年來的生活費,依舊得給靠自己的存款過活,顯見日本的老人年金制度,確實無法讓人「百年安心」,當局政府如果不盡早修正制度,未來恐怕有更多退休族,淪為「下流老人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