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蕉外銷中東僅23噸 外界疑台農發跳票

香蕉產銷失衡,五月底農委會才承諾,會督導台農發公司開拓新興市場,預計至少有120公噸香蕉,銷往中東,不過根據農委會統計網站顯示,目前為止只有兩個貨櫃共23噸香蕉,外銷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。

工作人員忙著裝櫃,透過長途海運保鮮技術,將香蕉外銷到杜拜,這是去年農委會輔導成立的台農發公司,首度將國內生產的香蕉,出口到中東市場。台農發公司經理張皓鈞過去 (2017.10) 曾指出,「金黃是中東客人非常喜歡的顏色,這是台灣香蕉一個機會。」

台農發去年底賣了六噸香蕉到中東,今年夏天香蕉產銷嚴重失衡,農委會將台農發公司當救兵,五月底舉行記者會承諾6月8日起,每週都會外銷12公噸、預計至少會有120公噸出口中東,但根據農委會統計顯示,目前為止只有23噸香蕉,外銷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,農委會和台農發的外銷成果,遭外界質疑跳票。

農委會國際處長洪忠修澄清,「出口是要看穩定的,對不對!不能急就章說,今天國內產銷失衡就出口,國內價格好就不出口,這不行啊!農委會本來就要結合所有的,不能把所有責任都加諸在台農發身上。」

農委會回應,出口必須看長期的出口量來斷定績效,去年的香蕉外銷共1,110公噸,但今年上半年總量已達1,366公噸,預計將是去年出口的兩倍。學者則認為,台農發的定位在於打開國外市場通路,必須長期耕耘,然而香蕉生產過剩,在短期內就必須消化,因此台農發扮演的角色,和外界的期待,出現落差。

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分析,「我覺得台農發是要透過外銷,建立良好國內農產品供應的模式,農民期待的只是生產過剩問題的解決,從短期跟長期整個市場經營角度,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定位。」

台農發表示,沒有再繼續出貨,是因為七月南部大雨,加上高溫,沒有達到外銷品質的香蕉可以出貨,下午已經前往農委會報告。由於台農發擁有公家資源,學者呼籲台農發公開、透明化外銷的目標與具體時程、多和農民溝通,取得支持才有更多與農民合作與拓展外銷的空間。

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