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突變基因嬰兒 無菌環境恐增白血病機率

許多新生兒父母相當保護孩子,把家裡徹底打掃消毒,不過這樣做可能有反效果。目前在先進國家,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快速增加。有英國兒童血癌專家指出,先天帶有突變基因的嬰兒,出生後如果長期待在無菌的環境,容易導致免疫系統發育不全,提高日後白血病發病機率。

 
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,在先進富裕國家特別常見,發病率以每年1%速度增加,雖然化療已經大幅提高存活率,卻可能留下長期身心後遺症。發病原因一般認為是電磁波,有毒化學物質等等,但英國癌症研究院的權威研究者,格里夫斯教授,綜合自己近四十年的研究,提出了兒童白血病形成的三步驟新論點,首先是嬰兒先天帶有相關的突變基因,正常情況下多數人可以跟它相安無事,但如果這樣的寶寶在出生第一年,都處在幾乎無菌的超級乾淨環境,會導致免疫系統失去正常發育的機會,接下來在童年時期遇到流感等疾病感染,免疫系統失效,就可能發展演變成白血病。
 
格里夫斯教授指出,在貧窮國家社會,家裡通常有很多小孩,疾病經常交叉感染,但罹患白血病的比例卻都很低甚至沒有,認為發病原因很可能跟富裕社會的生活方式相關,格里夫斯把自己跟全球相關研究者的證據彙整後,從老鼠實驗印證了以上的理論,在英國的癌症自然綜述期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,根據這個理論,自然產的嬰兒因為接觸過產道的細菌,罹患白血病比例較剖腹產嬰兒低,此外喝母乳也有助於校正嬰兒的免疫系統。
 
有關現代人從小太少接觸病菌寄生蟲,抑制了免疫系統正常發展,增加各種疾病風險的「衛生假說」其實存在已久,包括第一型糖尿病,多發性硬化症和過敏等疾病來源都有這種論述,格里夫斯教授希望未來研發出一種疫苗,或是安全的細菌飲料,適度刺激兒童免疫系統發展,而不至於讓孩子生重病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