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色液體在桌面上慢慢擴大,這是液態金屬水銀,又稱為汞。過去水銀用在製造乾電池,螢光燈跟體溫計等日常物品,但現在起,全球有128個締約國家、地區,將停止開發新的水銀礦場。24號在瑞士"日內瓦"召開"水俁公約首次締約國"會議,邀請了日本"胎兒性水俁病"患者,到場陳述自己的經歷。 ==胎兒性水俁病患者 坂本女士== 很多人還在(跟水俁病)戰鬥 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水銀(問題)的事 日本九州的熊本水俁市,曾在1956年爆發工廠排放含有水銀的工業廢水,汙染了海洋生物,導致人類吃了有毒的魚貝,也集體發病。這種病稱為"水俁病",患者會出現口齒不清、手腳發抖、語言出現障礙等精神疾病。如果孕婦不小心誤食,還會通過胎盤,引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障礙,症狀嚴重者則會導致死亡。 為此日本也開始制定法律,限制業者製品的使用量,並在國際會議中,不斷倡導"水俁公約"。上個月16號,"水俁公約"正式在聯合國生效,包括美日中在內等,全球128個締約國家、地區,即日起將停止開發新的水銀礦場,2020年也將禁止生產、進出口含水銀製品。只是日本國內至今,卻仍未確實規定已開發的水銀,該如何處置。 ==水銀銷售業者 藤原悌== 目前還沒看到(政府公布) 能安心處置水銀的方式 (處置水銀的)管理系統應該 要如何建構是檢討的課題之一 目前在發展中國家,水銀仍是多數商品製造的材料之一,日本出口到亞洲與南美國家的水銀製品,一年也有將近100噸,要如何落實公約的實效性,成了接下來各國政府的最大課題。 記者 陳詩童 報導。
"水俁公約"生效 2020年禁產銷汞製品
發布時間:
最後更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