遲緩兒發生率6%至8% 1年約1萬5千名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、大約6%至8%,台灣每年平均,約有1萬5千名嬰兒、可能有這類問題,醫生提醒三歲前是黃金治療期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 孩子成長過程,身體各項功能隨著腦部發展與年齡增加,但有臨床醫師就發現,曾有2歲3個月的幼童外觀無異狀,但有肢體不協調、跑步時步態笨拙、走樓梯需依靠攙扶,而且只能表達5個單字,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後天環境刺激不足所導致。 ==馬偕小兒神經科醫師 陳慧如== 缺乏訓練的結果的話 就有可能導致小朋友 本身也許能力還不差 可是因為後天訓練不夠 就讓他的一些能力 沒有跟上來 醫生表示,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除了胎兒染色體異常、基因異常..等產前因素,也可能是早產、缺氧黃疸過高,或是產後環境所造成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為6至8%,以台灣每年平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,平均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遲緩問題,如果再擴大到6歲以下的學齡前,遲緩兒人數預估上看10萬人。 ==馬偕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 邱南昌== 我們現在台北市來講 我們現在的篩檢率 不到(6%-8%)這個比例 我們差不多4%左右 所以我們覺得說 其實還有很多孩子可能有問題 但是沒有被發現 就錯失了可以介入 可以早期給他療育的這個時間 醫生強調,正常的孩子1歲半時會說出5個單字,2歲就能學會50個單字、且講出短句表達需求,3歲的孩子已能說出完整的句子,醫師表示,3歲前治療發展遲緩的成效是3歲後的10倍。早期介入治療,才能讓孩子達到生長及發展上應有的水準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