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麥公視新聞總監「哈格洛普」受邀來台演講,提出了「建設性新聞」的觀念,認為好的報導,不只要「批判」,更要能啟迪人心,從新聞中找出解決社會問題的對策。一旦提升了報導素質,那麼新聞媒體,就能往更優質的趨勢發展。 鮮花、卡片和許多可愛玩具,在內湖女童遭割喉案發生後,許多民眾自發性前往悼念,媒體更是大篇幅報導,無論是從受害者角度、從犯案動機等方面,都是鉅細靡遺的分析播放,但這樣的新聞資訊,真的是閱聽大眾所需要的嗎? ==丹麥公共電視新聞總監 Ulrik Haagerup== 我認為台灣的民眾 或許不需要過多的新聞 或是即時的新聞 但很確定的是 他們需要更好的新聞 但你們都試著要 比較戲劇性 要比較張力十足的 但或許民眾並不需要這些 丹麥公視新聞總監哈格洛普,提出「建設性新聞」的觀念,認為新聞報導,不是只有批判性、衝突或戲劇性,而是要能啟迪人心,從好的報導裡,找出對策來解決社會面臨的問題,讓大眾能找到事情真相的最佳版本。 ==丹麥公共電視新聞總監 Ulrik Haagerup== 我們可以啟發民眾 建設性辯論 我們舉例來提升 公眾辯論的品質 但是必須由政治人物 來決定辯論的方向 在這些方向中 找出正確的論點 ==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 陳慧蓉== (民眾)會看新聞 並不是因為 它提供娛樂 或者是它羶色腥 它很好消化 而是我(民眾)很想要 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法 那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法 我願不願意 或我同不同意 國內學者以及媒體實務工作者們,和哈格洛普進行對談,要把應用「建設性新聞」的丹麥經驗,帶入台灣,找回社會大眾對新聞從業人員的信心,以及優質媒體的新趨勢。 記者 曹晏郡 陳立峰 台北報導
丹麥公視新聞總監 提"建設性新聞"觀念
發布時間:
最後更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