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年產80萬噸廚餘 再利用亟待努力
發布時間:
最後更新:
削下來的果皮,吃不完的飯菜,這些廚餘、都是每天都要面對的生活廢棄物,根據統計、台灣每年產生八十萬頓的廚餘。先進國家、用廚餘發電、已經越來越成熟,那麼台灣呢?我們的廚餘能源化,是否也能加快腳步?
廚餘,可以用來養豬,用來做推肥,只要放對地方,它不但是資源,也是能源,透過厭氧技術產生的甲烷,可以用來發電。
==元培科大環境工程衛生系 助理教授 陳文欽==
依據我的研究 一噸的廚餘
大概產生一百度的電力
還有五到十公斤的固態肥料
但是台灣每年產生的八十萬噸廚餘,七成養豬,三成做堆肥,還沒有用來發電。環境與發展基金會提出,研究廚餘發電,八里污水廠的地緣位置與閒置設施,有很好的利基。
==環境發展基金會總經理 陳文卿==
它是一個蛋形的消化設備
蛋形有什麼好處
它可以在攪拌方面很順暢
因為廚餘講起來的話
廚餘污泥都是顆粒大的東西
你如果不好好攪拌的話
它會沉在底部
所以它圓形的消化槽
橢圓形的消化槽 可以避免死角
雙北市每天產生600噸的廚餘,如果能就近處理,不但節能減碳,還能產生電力,但是八里污水廠的活化計畫,卻因為整合問題,環保署決議暫停。
==環保署環境督查總隊 總隊長 蕭清郎==
這短期間要整合的話 是有困難
如果整合有困難的時候
可能在推動上也會有困難
可能是暫停辦理
是比較有效益的
==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總經理 陳文卿==
這麼大的一個系統
台灣工程方面經驗比較缺乏
這個我們不可否認
台灣廚餘特性
跟國外廚餘特性有些不一樣
我們廚餘油脂是比較多的
所以我們必須針對這個事情
把它克服下來
我相信應該是可以推動成功
陳文卿博士提出,如果收集全台灣的有機廢棄物,透過厭氧發酵,每年可以十億度電的再生能源。當國際廚餘發電的技術越來越成熟,台灣真的不能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