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輩畫家陳澄波和廖繼春,兩個人在七十多年前一起創立台陽美術協會,現在台北有一場他們的聯展,像陳澄波畫的"我的家庭"、還有日本時代帝展的入選作品、嘉義街外,都展示給大家欣賞。 1931年完成於上海的這幅"我的家庭",是台灣已故畫家陳澄波的作品,包括陳澄波和妻子,以及3個小孩在內,都取正面臉部表情,並以俯視角度來畫桌子,牆上還掛著陳澄波1930年所完成,名為"依偎"的畫作,讓畫中還有畫。一邊導覽摰愛父親的畫作,已經高齡83歲的陳重光,迫不及待,要分享父親的畫中意境。 而這幅在1927年完成的"嘉義街外",長年由陳澄波旅美家屬收藏,也剛剛經過大工程的修復,回台後首度亮相。和陳澄波同期的畫家,還有被視為台灣第一代學院派畫家的廖繼春,晚年以抽象畫風聞名的廖繼春,用色大膽,像是義大利威尼斯的寫生,就有藍色和粉紅色兩種不同意境,兩人曾赴日求學,在東京美術學校成了同班同學,雖然相差7歲,不過在畫風上常常互相切磋,交情更是深厚。 1934年,陳澄波和廖繼春共同成立台陽美術協會,有別於當時日本殖民政府在秋天官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,台陽展選在春天,也網羅當時台灣第一流的畫家,推動台灣新美術運動,對臺灣美術史而言,意義重大且深遠。記者 李曉儒 謝其文 台北報導
台灣美術先鋒 陳澄波廖繼春聯展
發布時間:
最後更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