彰化廢葡萄藤轉化為環保燃料 年產值可望突破2.4億

彰化溪湖和大村是國內主要的葡萄產區,而每年修剪後的廢棄枝條,大約有6000噸。現在可透過高溫碳化過程轉化成為生物炭,不僅可用於園藝、也可成為環保燃料,造就了碳循環經濟。農水署和製作業者估計,年產值可望突破2.4億,也解決農業剩餘資材的問題。

回收車載回滿車,廢棄的葡萄枝條,隨後被送進鍋爐,這些枝條不是要直接燒掉,而是要轉化再利用。

製作業者張澄淵說:「我們目前有兩條產線,一天可以處理400公斤,一年總處理量是146噸。」

彰化的溪湖和大村,是國內重要的葡萄產地,而每年修剪產生的廢枝條就有6000噸,而加上田尾,永靖的木質農業廢棄物,每年約有2萬多噸的數量待處理。農水署因此輔導彰化業者,以新型窯爐來處理農業剩餘資材。

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副分署長陳存凱表示,「成品是無毒的,以農業來講它可以做很好的滋養材,它可以固碳。」

這項技術是將廢棄的農業剩餘資材,像是葡萄藤,芭樂枝條,經過高溫碳化後,轉化為生物炭,且重量僅剩原料的30%。

出爐後的顆粒經過檢測,除了不含有害物質,用途也相當多元。

花卉業者阮裕程說:「花可以延長花期,花的色澤也會比較鮮艷一點,就是持續會再測試。」

蝴蝶蘭業者蕭英哲表示,「省工,栽培蘭花的過程變成這麼簡單,放下去就種好了。」

農水署及製作業者估計,目前每年可處理150至240公噸的廢棄枝條,產出約50至80公噸的生物炭。若能全面處理每年所生產的6000噸葡萄枝,預估產值將達到2.4億,也解決農業剩餘資材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