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,重創光復鄉,鄰近馬太鞍災區的太巴塱部落,迅速動員協助清理災區,更成為物資集散站之一。這個位於花東縱谷的太巴塱部落,是阿美族歷史悠久的部落之一。
全台最多阿美族人居住的地方就在太巴塱,部落社區保留了傳統家屋,讓後人都能看到早期阿美族的家屋內部擺設和構造。從學校的設計到社區的營造,讓外來客知曉太巴塱族人花了相當大的心力傳承部落文化。
太巴塱部落族人Rongac田苧妏說道,「這個陶壺以前就是拿來提水,花蓮地區就只有我們太巴塱部落跟我們的大港口部落、貓公部落,這3個部落會製陶,算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資產。」
從祭典認識部落,太巴塱部落的祭儀都代表著某種精神和意義。太巴塱另一獨特的社會制度「年齡階層」,除了進行體能和意志操練,還要服從部落耆老和兄長,尤其不能忘本。
太巴塱部落族人Rongac田苧妏說明,「年齡階層是我們阿美族非常重要的一個社會制度,我們部落是每5年代表一個階層,它會分青年、壯年跟老年,因為階層是比較像軍隊的概念。」
年祭除了以圍舞方式祭祀祖靈,到了第3天,也包含媒合部落未婚男女的舞祭,讓羞於表白的女性能找到對象成為家人,為部落延續新的生命。
太巴塱部落族人Rongac田苧妏指出,「去拉他這個情人袋,然後把檳榔給這個男孩子,來表示我喜歡你、想要跟你成為家人。」
每年的太巴塱年祭忠實紀錄和執行了先人的文化記憶,也讓部落年輕族人對自己的文化有更堅定的認同,讓阿美族文化在面對快速變遷的時代,依然保有獨特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