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災重創花蓮光復鄉,各地志工湧入協助,不少大學生也自行或組隊前往。為鼓勵並支持學生參與社會實踐,包括政大、台師大、台北大學等校,提供交通和保險等補助。
滿地泥濘,清出來的東西堆的像小山,9月28日清晨4時,台師大公領系的屈妤臻跟著學長姐直衝花蓮光復,到光復商工鏟土。
台師大公領系學生屈妤臻表示,「我是挖其中一間宿舍寢室,一間寢室就需要大概10個人,然後一整個下午才有辦法把土全部挖出來,我之前那時候回來的時候,有一個很深刻的感覺是,能穿著布鞋走在地上是一件幸福的事。」
也是9月28日,東吳政治系學生蔡承剛晚上直奔光復,在火車站附近過夜後,隔天到物資站幫忙,再加入鏟土志工,由慈濟分配工作。
東吳政治系學生蔡承剛指出,「我從中學到蠻多的,像是一些在災難的時候,要如何讓人們團結然後一起溝通,比如到災戶裡面要如何分配工作,誰開挖,然後誰把它鏟上獨輪車,再出去倒土這樣。」
用行動參與,感受人心與溫暖,也學會更多事,為表達鼓勵與支持,政大、台師大、台北大學等校,提供師生到災區相關補助,其中台師大靠校友支持,啟動暖陽行動計畫,除了交通、保險和設備,還有400元生活補助,也可溯及既往。
台師大學務長林玫君說明,「結果沒有想到我們PO出來24小時,我們就已經滿了,就有200位學生參與這樣子的一個活動,在這個活動當中,也有15位的外籍生也參與。」
而雖然中央前進指揮所3日表示,目前當地欠缺的是水電、泥作等專業志工,不需過多人力,仍有大學生決定3日傍晚出發光復,週末要盡一分力。
前政大學生會會長林祐說:「我們希望能夠外圍部分,比較交通比較不易到達的,或者是還是需要幫忙的這些家戶,或像活動中心,希望我們這次下去是能夠幫忙到這幾個部分。」
台師大學務長林玫君觀察,社群媒體效益大,資訊流動快,年輕人知道哪裡需協助就起身,大學一直在推社會實踐和公民意識,學生用親身參與來體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