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災情橫跨光復鄉大平村、大同村的佛祖街,由於地勢低窪,成了重災區,甚至有1樓的平房直接滅頂變成地下室。目前縣政府已經向中央爭取「中繼宅」並研議遷村計畫,不過受災戶除了期盼能維持生活便利,也想知道到時真的要遷村,那土地所有權的配置該如何計算。
即便挖了周遭的淤泥,但原本1樓的平房,明顯慘遭滅頂,直接變成地下室,花蓮光復鄉重災區佛祖街搜救行動持續。不過周遭大平村、大同村共有89戶,因為地勢低窪受創嚴重,縣政府緊急向中央爭取中繼宅,並研議遷村。
內政部國土署署長吳欣修說明,「有些地區它是地勢過度低窪,即便未來在相關的堤防修建以後,可能民眾還是會有疑慮,這部分我們大概有規劃出『中繼』跟『長期』社會住宅的概念,也有挑選幾個備選的地點。」
花蓮縣府行研處長陳建村指出,「優先第1階段先掌握這89戶門牌是不是都有設籍,它的總人數是多少?第3個,它是籍在人不在嗎?所以我們要透過民政系統儘速掌握。」
目前第1步,政府仍持續評估89戶是否有具居住的可能,接著才會則朝「中繼宅」短期幾個月的安置,最後再規劃社會住宅或者遷村等永久方案,但是不是能「以地換地」?土地所有權的爭議仍待解決。
受災戶陳小姐說道,「如果中繼屋的話,也要看位置是在哪一個地方啊?當然還是要以生活便利性為主,沒有打算遷村的想法啦。」
受災戶吳先生認為,「這個地方怎麼遷村?土地都在這裡,你是要叫我們搬去哪裡?」
緊鄰馬太鞍溪的住家、農田都遭泥水淹沒,甚至有3處堤防受損,出現長度共2860公尺的大範圍破口,水利署也加派人力、機具,打造高度約3到5公尺的臨時土堤。
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林元鵬說「10月4日我們將會完成第1道的臨時土堤,高度3公尺的部分,讓這個基本防護達成,後續我們會持續加高跟加強。」
目前土堤施作採「三重保護」持續推進,內層土堤夯實、中層太空包擋水、外層鼎塊防護,截至10月1日,防線已經累積完成長度800公尺,約27.9%,水利署也喊話要在明(2026)年的汛期前,完成堤防復建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