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致災引發民怨,有受災戶質疑政府的告警通知不即時,也有人控訴沒收到,甚至部分居民不滿堰塞湖形成已近2個月,卻遲遲沒處理。面對質疑,水利署解釋,溢流量超乎預期,比堤防設計標準多4倍,而且橋樑損壞加劇溢流。
門窗破裂變形加緊更換拆卸,屋內滿是污泥,傢俱東倒西歪,住戶臉上寫滿無奈,一邊清掃,同時也忍不住抱怨。
記者訪問居民,「這次通知比較慢,還是水來太快?」花蓮光復鄉居民回應,「都沒有通知,都沒有聽到。」
記者追問,「昨日不是說要疏散?」居民則說:「要疏散,要疏散就說去2樓。」
另一位花蓮光復鄉居民說道,「水進來的時候,也沒有馬上一個像類似海嘯警報這樣響起。」
馬太鞍溪堰塞湖受颱風影響發生嚴重溢流,讓花蓮光復鄉災情慘重,在家園重創後也掀質疑聲浪,有居民不滿政府告警不即時,差點避難不及,也有人說根本沒收到。
花蓮光復鄉居民認為,「應該是早一點處理堰塞湖,今日也不會那麼慘。」
另一名花蓮光復鄉居民表示,「這個事情早就可以打算好了,搞到現在溢流了才來做。」
溢流爆發當下警示速度惹民怨,也有當地民眾控訴堰塞湖形成已久,政府卻拖著沒處理,才引發嚴重災情,就連堤防設計都被批評有問題,怎麼會有缺口?但水利署澄清,開口堤是河川的必要設計,與造成水災無關。
水利署長林元鵬表示,「這次的一個這個流量,遠超過我們設計標準大概有4倍以上,水真的太大,才會陸續到我們市區的狀況。」
林元鵬說明,溢流量超乎預期,尤其橋樑損壞,橋體阻水又拉高水位,2大因素加劇溢堤。至於外界質疑未及時預防堰塞湖,交通部長陳世凱則說,政府相關單位7月已有預警,23日上午也通知有溢流風險,才能把馬太鞍溪橋提前封橋,讓橋上未有死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