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深偽技術,成為敵對國家進行資訊戰的新形態武器,國安單位發現疑似中國網軍協力者,利用AI模擬總統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對話,傳遞挺中、疑美等內容。專家提醒,面對認知戰,民眾應該增強媒體識讀能力,對不實論述進行事實查核。
AI深偽技術仿真的總統賴清德說道,「台灣的時間不多了,現在中國大陸愈來愈強大,美國已無法遏止中國了,沒準哪天就把我們交易出去了。」
與副總統蕭美琴對話的影片中,出現總統賴清德說出「台灣時間不多」等說詞,令人不解,原來是有心人透過AI深偽技術製造出來的影片,片中還傳遞挺中、疑美等內容,很容易讓人誤解,引發是否是中國網軍或社群協力者製造散播的討論。
台科大兼任副教授羅天一指出,「不管是聲音的偽造,還是人臉的偽造,擬真程度都蠻高的啦。如果說有人用這個東西去侵犯到國家法益,就國家安全的觀念來講,一定要去追查,追查程度是說,他的真偽性是什麼樣應該查清楚。一般來說,他的危害的程度,要把他區分開。」
專家認為,AI深偽技術已經被用於詐騙,面對這類深偽技術製造的影片,除了判斷真實性外,也要評估對社會穩定的影響;也有專家指出,3個月前,有利用AI生成假的美國國務卿盧比歐(Marco Rubio)聲音及文字,被傳送給3位他國政要,意圖獲取機密情報,雖然沒有造成危害,美國還是提升網路安全防護,並未忽視。
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長蘇紫雲提及,「他的確會對國安造成潛在的影響。事實上在俄烏戰爭初期,也有偽造的澤倫斯基投降的演說。敵意的境外勢力會利用這種深偽影像,來進行心理戰的打擊。」
專家強調,大選期間,深偽製造的影片可能會被用來抹黑對手,影響選戰。國安單位指出,從造假的盧比歐外交詐騙,到最新發現總統賴清德深偽影片,相關證據顯示北京針對民主國家進行系統性攻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