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琉球每年吸引超過百萬名遊客登島,大量車輛造成陸蟹「路殺」嚴重。為了保護陸蟹,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設立「美人洞生態廊道徒步區」,昨(19)晚開始試辦,未來每年5月到9月的陸蟹產卵季,在晚上7時到10時實施夜間封路,保護過馬路產卵的陸蟹。
道路封閉起點掛起警示牌,遊客和居民改道。夜晚能見到陸蟹自在橫越馬路,有當地的小朋友表示,家裡附近還能看見更大的螃蟹。
小琉球居民羅之佑說道,「這裡有4隻,我在家裡有看到比那些還大隻的。」
民眾說:「終於看到他們在路上走的時候,不用停下來幫忙過馬路了。」
民眾提及,「很開心、太開心了,終於可以跟螃蟹一樣,可以在大馬路橫著走,不怕車,很自由的這樣子。」
以往民眾得冒險在車流中攔車,幫忙護送螃蟹,未來設立「美人洞生態廊道徒步區」後,每年5月1日到9月30日,共5個月期間,美人洞1.2公里的路段,晚間7時到10時會實施夜間封路,禁止車輛通行,只能步行進入。
今(2025)年9月19日開始試辦,現在陸蟹終於可以自己安全橫越馬路,大鵬灣管理處還指出,封路除了保護陸蟹安全,對環境也有加分效果,讓生態保育和減碳效益同步發生。
大鵬灣管理處琉球管理站主任陳榮豐指出,「這一段生態導覽的遊客,會是進島遊客數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,如果我們抓1000個人的時候,事實上我們這一段路封路可以減超過10萬公斤的二氧化碳。」
專家強調,小琉球擁有全台最大的紫地蟹族群,如果好好保護,也能成為小琉球特殊的觀光資源,成立徒步區封路是重要的一步。
陸蟹專家劉烘昌說明,「我們台灣最大的紫地蟹族群就是在小琉球這裡,因為大概台灣沒有哪一個地方可以沿著步道走個200公尺,可以看到超過10隻的這種大型陸蟹。這個美人洞路段是有替代道路啦,未來當然如果說能夠真正長期封路,把這個地方就變成徒步區更完美。」
根據統計,今年4月27號到9月11號,短短138天就有2598隻陸蟹遭路殺;封路措施不僅降低車禍風險,還讓夜間生態導覽成為觀光亮點,帶動在地經濟,成為兼顧生態保育與地方永續的重要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