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三大影視集團迪士尼、環球及華納兄弟,控告中國MiniMax公司旗下的「海螺AI」,未經授權使用多個好萊塢受版權保護的角色,並將未經授權的知名電影角色用於AI訓練及生成影片牟利,提起巨額求償。案件也引發台灣文創產業對AI創作盜版問題的討論。
把男生和女生的照片放入這個生成式AI中,生成的影片中,彷彿自己成了好萊塢電影中的男女主角,整個影片的風格,就像是電影劇情重現栩栩如生,這是利用中國一家AI創作公司旗下的「海螺AI」產生的作品,使用者只需輸入簡單指令就能創作,影片上還帶有「海螺」的標誌,這個案件,也引發台灣的文創產業對AI創作的盜版問題的討論。
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商會協進會秘書長高世樁表示,「AI的著作權法理並沒有完備,不是呀,這個不用說是我們這個產業,你看那個影片生成的、用人家的肖像一堆啦,那有些人已經在開始用AI做影片,著作權現在沒有明定。」
「海螺」被環球影業、迪士尼還有華納,向加州的法院提起嚴重侵權的法律訴訟,要求返還侵權所得,最高15萬美元的求償;並且請求法院頒布永久禁令限制使用。
有鑑於此,台灣的AI創作公司,就十分重視創作上是否侵權的問題。
AI創作公司拍拍印主管卓亞螢指出,「創作的部分,我們其實也都還蠻在意的,主要是風格的部分,我們其實也只能做一些像比較類似的,例如說像現在比較夯的,不是完全是相符合他們的整個風格。」
東吳法律系兼任副教授、前監察院副秘書長劉文仕認為,「稱藝術家,基本上你不要放棄你自己傳統上的技法,你可以做一個簡單的一個草圖,然後把他送進AI裡面去,看你需求什麼,你AI再幫你修。」
專家認為,由於法令沒有跟上AI科技的發展速度,建議創作者使用AI上,還是要善用藝術家的傳統技法,只把AI當作輔助性的助理角色,文化部的指引,可以做為參考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