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部首辦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 16部會與雙北市府皆出席

極端氣候屢屢創下高溫,天氣熱不只有害民眾健康,也有可能造成公共設施損壞,甚至交通出現問題。環境部第一次試辦「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」,以雙北連續氣溫破38度C發布紅燈為情境,共16個部會與雙北市政府出席,發現政府的應變,有些需要再加強。

酷熱來襲,如果雙北連續3日達38度C高溫,氣象署發布紅燈預警,相關單位該怎麼因應呢?環境部邀集雙北市府與16個中央部會,首度進行「抗高溫調適對策演練」,在這種連續高溫情境,每個部會都要動起來。

衛福部研究員黃巧文表示,「加強通知醫院急診室及各衛生中心的護理人員,啟動高溫醫療機制,口服電解質及葡萄糖等庫存。」

衛福部恐面臨中暑與熱傷害的急診就醫民眾增加,交通部則要趕緊盤點軌道運輸是否受影響?

交通部專門委員陳韻如指出,「若台鐵軌溫度超過55度、高鐵超過56度的時候,則由工務人員隨車巡檢。」

部會各司其職,現場兩位參與的學者指出,仍有忽略之處,包括戶外活動還能繼續進行嗎?萬一高溫乾旱情境導致複合式災害呢?

成大建築系教授林子平表示,「我比較少看到戶外這種大型活動,譬如說有社會宗教一些遶境活動,也可能是體育的路跑等等,只要可能暴露在外,其實它都是一個高溫的這個潛勢。」

中原大學環工系教授王玉純指出,「在國外有很多案例,都是連續高溫先變電所燒掉,停電、停水之後,醫療單位失去功能。」

環境部長彭啓明則指出,未來10年高溫破40度C機率很高,調適會比面對38度C高溫,更加困難。

環境部長彭啓明說:「熱傷害的量來看的話,那38度以上就是激增,那39度、40度那個可以說是指數型的往上跳,汽車拋錨的比例也會多很多,也會影響到交通的安全。」

高溫尚不屬於災害防救法天然災害範疇,此次演練定調為即時調適行動,彭部長表示是預先演練,但第一次還有些地方需要改善修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