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在明盼減對北韓敵意 停邊境廣播、關切空飄氣球

南韓大選結束已過1個月,南北韓關係也出現微妙的變化。南韓試著減少對北韓的敵意行為,不只停止了邊境的廣播心理戰,就連民眾自發的空飄氣球也受到政府關切而被迫停止。只不過這樣的行為會有什麼效果,仍然讓各界關注。

住在兩韓邊境附近的民眾李民福,多年來一直保持空飄氣球到北韓的習慣,氣球會寫上批評北韓政府的標語,還附上解說傳單。不過在李在明政府上台以後,他受到官方關切,已經停止這樣的行為。

脫北者、氣球飄送者李民福(音譯)說:「我都是安安靜靜的做空飄氣球,這有什麼問題嗎?會激怒北韓嗎?才不可能。我想一直做,直到北韓有言論自由為止,我們的政府應該覺得羞恥。」

像李民福一樣經常飄送氣球的民眾還有很多,這種行為從韓戰結束以來就存在,被視為兩韓心理戰的一部分。在南韓,這樣的行為大多由民間發起,氣球會挾帶政治傳單或者被北韓政府查禁的內容或特殊物資等等,希望北韓人民看到之後可以起身反抗金氏政權。

北韓官方則不時有反制動作,但氣球裡裝著的不是文宣品,而是菸蒂、垃圾甚至糞便。光是去(2024)年一年以內,北韓就飄送了32波至少3000顆垃圾氣球。

這些氣球由於不算是軍事攻擊,經常突破重重防線,落在仁川國際機場、南韓總統辦公室等重要設施,引發騷亂。

脫北者朴相學(音譯)在去(2024)年6月26日說:「我們送去的是真理、金錢和愛,北韓卻對我們送來裝有垃圾的氣球,南韓政府應該積極回應這樣的行為。」

而除了垃圾氣球,兩韓之間的另一個心戰手段,就是播音牆。無論是流行音樂、政治宣傳,還是恐怖片噪音,都曾經迴盪在邊境上空。專家表示,這種做法直接影響邊境人民的生活,目的則可能是報復其他方面的軍事或政治動作。

東亞媒體藝術學院教授李洙勇(音譯)指出,「從聲音模式聽來,它似乎不是為了掩蓋噪音,而是為了給南韓人民帶來痛苦。」

不過近年來隨著兩韓關係變化,南韓政府也多次考慮要停止這兩種行為。文在寅政府為了改善對北韓的關係,強調「全面禁止一切敵對行為」,試圖立法阻止民眾再施放空飄氣球,卻被憲法法院裁定違反言論自由。後來官方雖然不再禁止,但也並不鼓勵。

李在明上台以後,外交方針是希望和週遭各國都能保持相對友好關係,主張停止類似的心理戰術。最近南北韓的播音牆都已經沉寂,不再發出任何聲音;另外也可能針對空飄氣球再次祭出管制。

南韓總統李在明說:「我們將從停止邊境播音牆的惡性循環開始,這讓邊境的居民晚上難以成眠。」

對於南韓政府立場轉變,民眾反應兩極。有人表示,施放氣球是言論自由,不應該受到干預。但邊境也有民眾表示終於耳根清靜,可以把精力放在生活與工作上了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