艋舺公園前人來人往,是台北萬華常見的景象。不過這裡對於街遊導覽員梁兄來說,卻有特別的意義。在他流落街頭時,這就是他的一日生活圈。
總是戴著紳士帽的梁兄,曾經擔任議員助理長達16年,也曾經在鋼鐵工廠、西餐廳打零工。新冠疫情期間,人力需求大幅下降,他來到台北車站,展開1年的流浪生活。後來雖然在社工協助下租屋安居,但仍然在「街遊」擔任導覽員,分享過去在街頭的生活點滴。
像是艋舺公園南側的廣場,一般人只是匆匆走過,但是對無家者來說,這裡卻是攸關溫飽的「叫工站」。
街遊導覽員梁兄表示,「在這邊的無家者,每天早上盥洗完畢、吃過早餐,都會到這邊等工作,到時叫工的人就會來了。」
許多街友會從事工地粗工、舉牌工等技術性低的工作,以維持生活必要開銷,而這裡就是業者招攬他們的地方。梁兄自己也曾在多場廟會陣頭舉牌,還因此有機會到中南部,看看不同的風景。
工作之餘,他們會在公園下棋,作為休閒娛樂,這種活動對消磨時間特別有用。梁兄參與的「街遊」計畫是由芒草心協會主辦,專門培訓無家者成為導覽員,讓社會大眾透過街友的眼睛,重新認識城市中的角落。
當年提出構想的,是一位女工程師。她在英國倫敦旅遊時,注意到當地的特殊導覽,返國之後也把概念帶回萬華。
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,「給了她蠻大的震驚吧,她也一直在想說台灣的無家者有沒有可能,也是一樣做這麼酷的事。」
如今計畫已經執行十多年。包含梁兄在內,許多導覽員在社工協助下,也已經離開街頭。但是這一段參加導覽培訓的過程,對他們的人生意義非凡。每當有導覽活動,梁兄總是帶上紳士帽、穿上襯衫,表現出對活動的尊重。
街遊導覽員梁兄說,「無家者也有無家者的尊嚴啊,對不對,無家者也是要被人尊重啊,畢竟大家都是人嘛,你能保證你以後不會成為無家者嗎?只不過是說,你現在有錢而已,無家者沒有錢,就在這個差別。」
一般民眾看街友、多數會受到刻板印象的印象,觀感經常傾向負面;街友在承受污名的壓力下,更難以向別人敞開內心。而擔任導覽員是一個自我覺醒的經驗,不只述說自己的故事,更珍貴的是與社會的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