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台灣本土學術團隊,在屏東恆春挖掘出一具18公尺的鬚鯨化石,今(2025)年夏天是首度與大眾見面,台中科博館打造了一間化石清修展演室,讓民眾近距離觀察清修化石的過程。
挖掘團隊小心翼翼將鯨魚的化石帶出地表,接著打上石膏、辛苦搬運,3年前在屏東恆春出土的鬚鯨化石,現在首度在台中科博館與大眾見面。
館方打造了一間化石清修展演室,持續清理這具長達18公尺的鯨魚化石,民眾可透過玻璃櫥窗近距離觀察。
觀展民眾鄭先生提及,「這樣的生命教育,來去知道說,原來我們世界上、海洋世界裡面有這麼棒的生物,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機會很棒的展覽。」
觀展民眾詹先生說道,「牠們如果擱淺在我們海域上,或者是說沙灘上,當然對我們而言是覺得說,有什麼努力的辦法,可以讓牠們回復到牠們的海洋。」
科博館表示,這件鬚鯨化石是台灣歷來3次重大化石發現中,首度由本土學術團隊主導挖掘,集結全台6所大學、1所高中共22名學生,與民間古生物修復團隊投入,歷時超過3個月挖掘出來,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完整的鬚鯨化石之一,具有極高的科學與教育價值。
國立科博館館長黃文山指出,「這個地方不會只有這一個化石,據我所知這裡甚至都有十幾、二十幾隻以上的化石標本還埋在地底下,我們應該要好好地去把牠給保存下來,然後讓我們台灣有關於鯨魚化石方面的研究能更透徹,我相信這個最後就會變成,我們台灣在世界的鯨魚化石研究占有一席之地的地方。」
館方強調,台灣周邊海域有超過30種鯨豚在此繁衍生息,此次推出的「鯨掘」特展,除了呈現史上最完整的鬚鯨化石,也將時間軸拉回到10萬年前,揭開恆春西台地曾是數以萬計鯨豚的長眠之地,讓民眾得以一窺過往海洋的樣貌。